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富平 漆旺俊 虎晓琴

刘凤会是甘肃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作为甘肃省渭源县大安乡潘家湾村东坪社潘喜蒙、潘晓燕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结对帮扶责任人,自2023年联系该户以来,送去了衣服、书籍等生活物资折合资金4000多元。在刘凤会的关心关爱下两名受助对象情绪稳定,学习未受影响。

甘肃省“结对帮扶”行动开展以来,渭源县3091名干部与5321名特殊困难群体精准对接,建立结对关爱关系,落实各类政策10397条,帮办实事1737件,资助钱物36.4万元……结对帮扶干部用真心真情爱心体现了结对关爱工作温度、精度、深度和广度。

干部与群众精准对接,“远亲”更比“近邻”

渭源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结对关爱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一对X”结对机制,按需选派结对干部,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排摸新增的205名关爱对象和调整新增的75名结对干部及时建立结对关系,全县3091名干部与5321名特殊困难群体实现精准对接,“结亲攀亲”,实现全员覆盖、动态管理。

春耕时节,看着乡亲们春耕抢种的忙碌景象,渭源县祁家庙镇官路村村民戚培军忧心忡忡。他既要照顾年过七旬的父母和小学就读的两个女儿,又要照料多重残疾妻子的饮食起居,眼看土地无法下种,戚培军日夜焦虑不安。这时,县农机中心结对帮扶干部刘永祥同样也正在想办法,在多方协调下,他联系调来播种机和覆膜机,又动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帮助戚培军抢耕抢种,戚培军眉头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帮扶干部就是我的亲人!”

群众困难在哪里,帮扶干部的身影就在那里

渭源县聚焦春耕生产,部署开展实地调查摸底、精准落实关爱行动政策、研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帮办为民实事好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五个一批”为农助农行动,全体结对干部一对一走访、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抓农产品保供、抓农用物资储备、抓春耕春播生产,结对关爱行动在春耕生产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渭源县新寨镇把结对帮扶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有效载体,坚持工作力量一线下沉、群众问题在一线解决,组织75名干部与481户特殊困难群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解决群众忧心事、难心事215件,以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连心桥”。

说起结对关爱,新寨镇姚集村村民李淑琴对结对关爱工作赞不绝口:“丈夫意外离世,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我一人身上,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婆婆身体也不好,多亏了镇上的结对帮扶干部赵海军,帮助我办理了临时救助,还帮助买化肥,解决了很多困难,高兴的很!”。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全县比比皆是。

渭源县坚持工作力量下沉,关爱政策到户,组织结对干部同关爱对象联系交流12603人次、走访探视10211人次,集中开展信息比对,将符合条件的205名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补助和扶持范围,为关爱对象协调落实各类政策累计达10397条,结对关爱政策做到“精准滴灌”。

渭源县大安乡党委书记孙宏军告诉记者“我们乡142名结对关爱帮扶责任人结对关爱178名困难群众,走访慰问188次,电话联系363次,及时了解结对关爱对象生产生活、身体状况及思想动态等情况,送去生活物资折合资金2.3万多元。”

有效激活社会资源,“小爱”汇聚“大爱”江流

地处渭源县最北部偏远的秦祁乡发动85名结对干部,结对关爱120户126人,与结对对象开展联系交流258次、走访探视180多次,落实政策154个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9个,帮办实事24个,资助资金及物资折合1.9万元。同时,积极联系青岛都市乡村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于结对帮扶工作,向3位学生每人送去500元帮扶资金,社会帮扶氛围浓厚。

渭源县有效链接社会资源,深化爱心志愿服务,积极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商会协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紧贴困难群众的春耕生产实际需求,积极捐款捐物,开展帮教助学、成长关爱、医疗帮扶、物质帮助等公益活动,目前,社会组织在关爱行动中资助钱物达48.6万元。

渭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单位)广泛动员退休教师、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社工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为农助农、应急救护、健康医疗、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爱心志愿服务1280多场次,凝聚起真帮实扶解民忧的社会大爱。

“渭源县部署开展的“五个一批”为农助农行动,是‘结对帮扶ž爱心甘肃’工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的生动体现。”渭源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郎海峰说。“关爱的温度、救助的精度、帮扶的深度,提升了关爱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结对关爱行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签发: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