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赖清德就职的前一天,中国大陆宣布,对台湾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口的共聚聚甲醛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这种调查通常要花上一年时间,如果碰到特殊情况,调查时间还会再延长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共聚聚甲醛”,在台湾地区被叫做“聚甲醛”,是一种可以部分替代铜和锌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主要用来制造紧固件、刀柄、小齿轮这些东西,还可以用在汽车和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中。据岛内媒体报道,去年台湾地区的共聚聚甲醛,出口到大陆的数量,差不多有4.7万吨,价值达到了7900万美元。

上个月,中国商务部收到大陆企业代表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他们在申请书中明确提到,具有日资背景的台湾宝理塑料公司,台塑企业,日本的三家公司,以及欧美的一家公司。

申请书中提到,点到名的这些企业,初步估计,对共聚聚甲醛的倾销幅度都在20%以上,美国共聚聚甲醛产品的倾销程度,更是高达45%左右。但去年这些地方的进口价格,相比前一年却下降了15%左右,可见这些厂商明显是以低价方式,来打击大陆的共聚聚甲醛产业。

外媒报道称,“中国大陆展开的这次调查,是对美国和欧盟进行反击的信号”。这几个月来,中美和中欧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近期,美国对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芯片在内的中国商品,大幅提高了关税,其中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从27.5%升至100%。与此同时,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也遭到了欧盟的一系列调查。作为回应,中方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大陆的反倾销调查,台湾地区的“经济部”则表示,将会帮助岛内出口共聚聚甲醛的厂商,争取贸易救济,并且为其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但事实上,台湾地区的大部分共聚聚甲醛,都出口到了大陆,占到了其总出口的六成。

台湾石化公会表示,“这次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公司,台湾宝理塑料公司和台塑企业,必须向大陆提出没有进行倾销的证据”。被点名的台塑企业则回应称,他们的产品本来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下,免关税销往大陆的,如果大陆未来真的要征收反倾销税,那影响可就大了,但他们会配合调查。

台湾石化业界的一些人士也指出,“有了ECFA的零关税优惠,台湾地区的企业才能在大陆市场有一席之地。如果没有ECFA,就得面临2%-6.5%的关税,这样一来,台湾地区的企业,就没法和韩国以及大陆的当地业者竞争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以前也对其他国家的石化产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出台过措施。例如,去年4月,中国大陆就对台湾地区发起了贸易壁垒调查,调查了八个月后,大陆就中止了对部分ECFA产品的关税优惠。到了今年4月,中国大陆又认定台湾地区的聚碳酸酯存在倾销,随后开始征收反倾销税。

此外,在赖清德就职的当天,中国大陆商务部,还将美国三家涉及对台湾地区武器交易的企业,列入了“黑名单”。这些公司不仅被禁止与中国进行进出口贸易,还不能在中国境内扩展投资。这三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都不准进入中国境内。

不管是聚碳酸酯还是聚甲醛,虽然这些都不是大宗商品,但都是高价值的产品。台湾石化业界人士表示,“最近大陆对这类小量、高价的产品,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除了态度十分严厉外,警告的意味更是十足”。但目前,台当局和大陆缺乏交流,如果台当局不想丢掉大陆这个重要市场,如果真的为台湾地区的利益着想,那就应该主动去谈,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