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有几个长寿老人,当然是好事。

长寿,是一件不可求的事情,毕竟,寿命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我们个人可以决定的,只能进行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寿命过长,也不见得是好事,

如果患有一些慢病且有并发症,比如中风了,生活都无法自理,只能靠人照顾,时间久了,不论是老人,还是亲人,心里不见得会很舒坦。

还有一些老人,八九十岁了,牙掉了,能吃的东西很少,眼睛看不见了,只能摸黑生活,走不动了,只能在家里稍微转悠下……

同时,身边的熟人亲人大多离去了,只剩下自己,孤独感会特别强。

这样的生活,有些人可以接受,但也有一些人,就不见得可以接受了。

所以,长寿究竟好不好,其实也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没有好与坏这种说法,

生活是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过得好与不好,自己才深有体会。

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发言称,人类的理想寿命应该是在65至70周岁之间,

过了70岁之后,就要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慢病、骨质疏松、智力减退等等。

日本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超过75周岁的老年人都有诸如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

也就是说,过了70岁后,老人们不仅要面临身体的健康问题,还要面对心理方面的问题。

研究显示,中年人如没有9大疾病风险因素(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酗酒、是否吸烟以及是否拥有好的握力),那么活到85岁以上机会高达70%。

但若是中年人如有6个或6个以上的危险因素,那么活到85岁的可能性只有22%。

其实,只要老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心态也够好,就是好的生活!

个人认为,一个人能够无病无灾地活到75岁,不论贫穷还是富裕,都是很有福气的。

学学日本人的长寿方法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值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平均预期寿命为84.2岁。

说到原因,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1、种类多

日本人的饮食种类是很丰富的,主食、汤、主菜、配菜、水果、甜点样样俱全,营养均衡。

日本人尤其爱吃鱼类、蔬菜,以及以蔬菜或者大豆为原料的“副副菜”。

2、量少

与我国不少地区的人一年四季反复吃几样食物不同,日本人的食物种类多且量少。

我国国人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菜,菜碗饭碗都是很大的。

但日本人人的菜量小,每道菜少而精致,吃饭讲究定量,摄入的热量也控制得较好。

3、味淡

我国不少地区饮食都是重口味的,高盐、高油高糖,像是腊肉、腐乳、咸鱼、腌菜等等,一些特色饮食,都是盐分很多的。

而且不少还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的“致癌物”,如咸鱼、亚硝酸盐(腊肉、剩饭剩菜中)等。

而日本人料理一大特点便是清淡,多用水煮、清蒸等烹饪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提供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活性物质,同时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

注: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