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月红军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在赤水河畔,有一个质朴宁静的小镇,青山绿水间的林荫小道上,苗族、彝族群众的歌声若隐若现,孩子银铃般的笑声由远及近,处处洋溢着宁静与祥和。这里是威信县水田镇,1935年2月红军长征进驻云南的第一村就在此。

威信县公安局水田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将红色基因和为民服务宗旨记在脑里、刻在心中、融入血脉。

“顺华,你最近咋样?”“魏所长,都挺好的……”4月19日,74岁的魏侦荣到水田镇办事,顺便到香树村看望71岁的陈顺华,2名老人一见面就寒暄起来。

46年前,28岁的魏侦荣到水田镇担任第一任派出所所长,肩扛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责任,在水田镇一干就是14年。在那个“通信靠吼,交通靠走”的年代,魏侦荣不办案时背着干粮走村入户,能做的做、能帮的帮,陈顺华就是那时候魏侦荣帮扶的第一批人。那时的陈顺华没有亲人、没有房屋,20多岁了还在流浪,魏侦荣得知情况后,立即协同多部门给他盖了两间土坯房,从邻村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两人也因此结下40年友谊。

随着经济发展,水田镇的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在村里成了留守儿童。2012年,水田派出所围绕“生活有关爱、学习有帮助、行为有约束、安全有保障”目标,开始重点关心这些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从最开始生活上的偶尔照顾,到后来划片区的帮扶,再到临时集中照顾,一直到今天的“一对一帮扶”,一代代水田派出所民警的薪火相传,便有了“警察爸爸”的故事。

2022年12月,28岁的李云接过前8任所长的接力棒,成为水田派出所的第9任所长,这名年轻的所长在辖区孩子们的心目中是像“爸爸”一样温暖的人。12岁的小薇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内心总是比别的孩子多了一份孤独。李云得知小薇情况后,开始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帮她开家长会,放学后上门辅导作业,和老师沟通她的学习,给奶奶交代她的生活……不知不觉间,这些成了李云的家常便饭。3月的一天,李云像往常一样给小薇讲完作业后,小薇跑到李云耳旁,轻声喊了一声“爸爸”。

如今,该所5名民警依然重点帮扶辖区40名这样的孩子,他们结合每个孩子的实际制定“241”制度、“四问一跟进”等不同帮扶措施,2022年以来,实现辖区未成年人“零犯罪”,涉校涉生案件零发生。水田派出所先后荣获集体嘉奖1次,立集体三等功2次,2021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本报记者 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