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老屋静默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路边的石壁上写着——思鲁阁,以尼山为中心,千年思念,代代相传!思乡念祖,北望齐鲁。怎不让人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寻着这份对北方故土的深情守望,我们来到这个隐藏在深山里八百多年的古村落。榉溪古村,沿着溪流和山坡缓缓延伸而建,走在其中,仿佛是进入了历史时光。在这里,你能看到沧桑的孔氏家庙,你能看到古朴而又庄重的十八名堂,你能看到山上的若钧宋墓。但,我们想告诉你一些看不到的。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带领族人,开始了历史上孔氏家族最大的一次迁徙——扈跸南渡。原本计划中,孔端躬也要前往衢州,与衍圣公孔端友——也就是他的堂兄率领的另一队族人相聚。可行至永康榉川,也就是如今的磐安榉溪时,父亲孔若钧一病不起,倒在榉溪旁。

去世前,孔若钧写下的这首诗见证了历史颠沛的心痛,也是对子孙的心嘱:

《感怀》

国否时危计致身,岂知今托栗山滨,

庙林惆怅三千里,骨肉飘零八九人。

顾影空高鸿鹄志,违时惊见柳梅春,

皇天悯我斯文裔,净洗中原丑虏尘。

父亲孔若钧亡故后,孔端躬悲痛之中下定决心要传承家学,光大儒学。之后端躬为父守孝三年,见榉溪山高水长,土地肥沃,决意辞官,归隐山林,结庐开荒,开办学堂,讲经说教。1254年,宋理宗赵昀追念端躬功德,在榉溪孔氏后裔耕读传家之地,诏赐榉溪孔氏家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

孔脉寻踪 礼乐和鸣

孔子博物馆联合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走进榉溪孔氏家庙

寻访圣裔子孙,再现礼乐盛景

邀您一起见证这次相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千山万水 相聚磐安榉溪

泗婺同源,血脉相连。榉溪村位于浙江金华磐安南部,建村于南宋初年,始祖孔端躬系孔子四十八代裔孙,原籍山东曲阜,自一孔氏先祖傍溪而居,八百多年来繁衍生息,成了1500多人聚居的大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氏家庙坐落在榉溪村,2006年5月,榉溪孔氏家庙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后裔在此耕读传家,传承近千年,文化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堪称“活着的”博物馆。榉溪孔氏家庙是孔氏后裔“扈跸南渡”历史见证,也是儒家文化在江南地区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千秋万古 传承儒风雅韵

孔脉寻踪,礼乐和鸣。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70万件,承载着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乐文化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重要特色,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致力于传承弘扬传统礼乐文化。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孔子博物馆走进榉溪孔氏家庙启动仪式上,箫韶乐团将奉上精彩的佾舞展演和雅乐展演,以融媒直播视角,带领观众们沉浸式感受千年儒风雅韵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佾舞是中国古代迎宾、朝会、祭祀舞蹈,集诗、礼、乐于一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仪形式,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化核心,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所展示的佾舞是根据明代陈镐《阙里志》舞谱复原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参照先秦时期的相关乐器进行复原,以传世古曲谱为据,并加以改造创新,推出《诗经·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由仪》等系列演奏曲目,赋予了传统礼乐文化新的灵魂和魅力,让古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至圣孔子基金会的崇圣成人礼是重要的仪节部分。崇圣成人礼,是由孔子第79代嫡孙、至圣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孔子博物馆首席名誉馆长孔垂长先生稽考古礼,斟酌今用,以期对于处在人生转折点上的青年学子成长有所增益,让他们通过成人礼能够重新定位自己,勇担大任。

诉说千言万语 携手共创佳话

繁花深处,飞驰磐安。榉溪古村是一座融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建筑文化宝库,这里的房子全部坐南朝北,连孔氏家庙也是如此。这种与众不同的建筑朝向,仿佛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倾诉着榉溪孔氏家族对北方故土山东曲阜的深情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18 国际博物馆日“孔脉寻踪 礼乐和鸣”——孔子博物馆走进榉溪孔氏家庙融媒直播,以孔子文化为纽带,南北两地携手,博物馆与媒体融合发展,以敬畏之心承袭智慧之道,以开放之态融合时代精神,共创互学互鉴凝聚共识的合作佳话,书写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上午9点,我们相约全国党媒平台、央视频、新华网、文旅中国、孔子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大象新闻、闪电新闻、触电新闻、虎牙直播、爱奇艺、全国电视旅游联盟、孔子博物馆新媒体矩阵、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新媒体矩阵等30余个网络平台同步收看直播,一同体验榉溪这座“活态的”儒家文化博物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