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尚城

凌晨四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黑龙江省汤原县新兴村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勤劳的村民们早已醒来,纷纷拿起竹筐和铲子,踏着清晨的露水,准备上山挖野菜。

今年山野菜的产量较往年大幅度增加,每到山野菜成熟时,菜市场里都能看到前来售卖山野菜的新兴村村民。

“今年采摘的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黄瓜香、柳蒿芽、猴腿菜,收购价格最高的是刺嫩芽,一斤能卖19块钱,价格低的是猴腿菜,一斤也能卖3块钱,每天大概能采30斤,一天有将近300元的收入。”谈到卖山野菜的收益时,新兴村村民肖淑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汤原县的新兴村地处浅山区,是典型的靠山村屯。近几年,新兴村进一步发挥林下资源优势,在“靠山吃山”上走出了新路径,利用小小的山野菜实现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梦想。

作为大自然馈赠的宝藏,山野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经济价值,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鲜的龙牙楤木。汤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立夏时节生长的刺五加、刺嫩芽、山糜子、猴腿菜、柳蒿芽等山野菜,味道鲜美、绿色健康,历来都是紧俏商品。近年来,汤原县持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浅山区的村屯里,新兴村尤其受大自然的厚爱,山野菜的产量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到市场售卖山野菜成为新兴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今年以来,汤原县成立了“园滋园味山特农产品加工坊”,专门从事山野菜收购、加工和销售等工作,省去了村民自行去市场摆摊销售的环节。目前,村民们只需要在山里挖掘山野菜,坐在家里等收购,收入就源源不断地装进了腰包。

山野菜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成了企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走进黑龙江呆呆婆农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处理刚刚采购回来的山野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野菜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汤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天我们都去村里收购山野菜,新鲜的山野菜经过处理打好包装后冷冻保存,用于反季节销售,例如在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做成礼盒包装进行售卖,销量特别好。”黑龙江呆呆婆农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李红梅说。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汤原县以本地粮食资源为依托,将企业生产销售的大米、杂粮、木耳、山野菜等产品标准化投入市场,推广地区特色农林产品走向全国,把发展林下种植产业作为村民增产增收、拉动内生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伴随着清脆的翻炒声,跃动的火焰将各类山野菜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山糜子、刺五加叶、刺嫩芽、柳蒿芽、黄瓜香、蕨菜等6种鲜嫩的时令山野菜,在厨师的手中完成了“华丽变身”。香飘四溢、味道鲜美的美食引来了食客们的围观,森林里常见的山野菜,在餐桌上变成了“大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味道鲜美的山野菜。汤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5月19日,汤原县举办首届全国山野菜膳食创意厨艺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20组参赛选手比拼厨艺和创意,进一步推动山野菜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赛场上气氛热烈,由来自社会各界的专业评委、膳食营养专家、山野菜品鉴官及大众评委组成的8人评委团认真品尝每一道菜品,对各参赛作品从刀工、成型、火候、色泽、口味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认真评判。

“第一次来汤原县旅游度假,居然还赶上了一场厨艺大赛。没想到山野菜也能做出这么多种美食,真令人垂涎欲滴。”哈尔滨游客邵心怡说。

随着消费者对山野菜认知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山野菜经济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汤原县已逐步建立起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多品类的林下经济架构,积极放大绿色有机优势,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更多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