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

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说起生物多样性

成都人要“凡尔赛”了

上班路上就能偶遇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鼠直接来家里“进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公园里围观

黑尾蜡嘴雀嗑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遍地都是神奇生物!

成都平原处在四川盆地西侧

最大海拔落差超过5000米

植被类型从温暖湿润的常绿阔叶林

一路爬升到终年白雪覆盖的高山草甸

成就了成都壮观的生物多样性

也造就成都丰富多彩的生物故事

也书写出了只此成都的千年“传说”

绿尾虹雉:山海鸾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尾虹雉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供图

绿尾虹雉是我国特有鸟种

主要出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迷雾中

其雄鸟体色华丽

拖着一身彩虹般的羽毛

和靓丽的蓝绿色尾羽

像极了《山海经·西山经》所描述的鸾鸟:

“其状如翟而五彩文,

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传说见到这种鸟便会天下安宁

羽色鲜艳的雄鸟意味着更好的基因和更健康的体魄,也因此更易受到雌鸟青睐而留下后代。

在一代代激烈的竞争下,绿尾虹雉雄鸟的羽色演化的极其绚烂,因此他们也被誉为“彩虹之鸟”。

近年来,成都高海拔地区多次捕捉到它的踪迹。

红腹锦鸡:凤凰神兽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腹锦鸡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供图

《诗经·大雅·卷阿》中说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认为

古代传说中的凤凰就是现在的红腹锦鸡

作为中国独有的留鸟

(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

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

雄性红腹锦鸡有着

绚烂多彩的羽毛

金色的丝状羽冠

修长的尾翎,飞起时修长的身姿

均符合传说中人们对凤凰的描述和想象

被神话为凤凰的红腹锦鸡也被赋予了很多美好寓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它不仅出现在明朝二品文官的朝服上,中国传统诗词和国画作品中也常见其身影。

1980年,我国鸟类学研究的奠基人郑作新倡导组建了中国鸟类学会,并将红腹锦鸡作为学会的会徽。

川金丝猴:猴王降临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金丝猴 薛康 摄

同为国宝、同样在四川宝兴被科学发现

同样从“传说”中走来……

它就是大熊猫的“邻居”——川金丝猴

其因毛发柔长润泽

在阳光的照射下灿若金丝而得名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最珍贵的猴子之一

《西游记》中大名鼎鼎的美猴王

即是以川金丝猴为原型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川金丝猴的数量明显增加,都江堰、唐家河等地都曾有川金丝猴出没。

今年4月21日,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布了一段川金丝猴活动影像,这也是四姑娘山首次拍摄到川金丝猴活动影像。

天师洞银杏:千年守候

(一级古树)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师洞银杏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供图

经过专家认定

成都目前拥有古树9396株、名木56株

其中的001号

就是享受“国宝级”待遇的天师洞银杏

相传这株银杏为1900年前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亲手种下

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

清末四川才子李善济还为这株银杏写过一首

《银杏歌》:

“天师洞前有银杏,罗列青城百八景。

玲珑高出白云溪,苍翠横铺孤鹤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都市武侯区,市民在银杏树下休闲娱乐 林红卫摄

银杏被认为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之一

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

能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如今,银杏已经成为成都市市树

和成都秋冬交替的经典符号

2021年,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在全国首创发布城市银杏观叶指数

邀市民游客共赏金黄盛景

感受公园城市的季节限定

长寿千年的银杏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光阴流转

将历史与情感刻入一圈一圈的年轮

木芙蓉:“花”样传说

(成都市花)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芙蓉盛开 成都市植物园 供图

成都的别名“蓉城”,就来自木芙蓉

这其中有五代十国后蜀国主孟昶

为“花蕊夫人”遍种芙蓉花的历史传说

也有唐代女诗人薛涛

芙蓉花汁制成“薛涛笺”的文创故事

在我国,木芙蓉已有近3000年栽培历史

诗人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说明芙蓉花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太空的芙蓉花种子 成都市植物园 供图

作为成都市花

成都对芙蓉的研究也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成都芙蓉花种分批随着神舟十四号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前往太空进行太空育种

此外,成都开展了芙蓉控花技术、高效栽培技术

以及提升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

助力木芙蓉的推广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入口处的“芙蓉花瓣”,该建筑兼具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的功能(无人机照片,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世园会)在成都东部新区开幕。

开幕式上,通常在8月至10月开花的芙蓉花与盛会同期绽放,惊艳了世界。

开花“魔法”的背后,是成都对芙蓉花长达40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丰富的生态资源

为成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

奠定了优厚的自然生态本底

从“土著”大熊猫

到藏身龙泉山中的珍稀树种香果树

从“安家”成都的“水中大熊猫”

到来成都“打卡”的“稀客”三趾鸥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到我们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珍稀,所以珍惜

让我们一起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资料来源: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成都发布

文章图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公众号/科普熊猫

抖音号/科普熊猫

新浪微博/@成都科协

今日头条/成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