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邓浩 苏州报道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热词。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成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5月21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与苏州市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主办“21世纪卓越董事会(苏州站)暨高端智库看‘新质生产力’——江苏行”活动。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温润水乡,如今更是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质生产力高地。”苏州市上市公司协会副秘书长冯佳明在现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显示,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位。

冯佳明介绍,在经济质量上,苏州也走在前列,2023年苏州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新增230家,企业总数跃升全国第四,居全省第一,苏州的装备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70%,这些企业专注于配件制造,堪称“配套专家”。

目前,苏州已经培育出先进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万亿级产业,以及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纳米新材料三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拥有众多国际专利和自主品牌著称,其中高达65.4%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已获国际专利,苏州的生物医药是第一产业。

作为服务上市企业和服务企业上市的地方行业组织,苏州市上市公司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见证了苏州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当下苏州有境内A股218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五,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55家,数量排名第三。

“我们相信,得益于苏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本土优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协会也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企业及不同机构之间搭建互相交流和信息传导的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苏州军团’不断壮大。”冯佳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