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塞尔达

接连发生争议事件后,相关部门终于对东航的问题重视起来了。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航安办、飞标处、航卫处、合格证管理办公室组成联合评估小组,赴东航总部开展客舱管理效能评估。

公开信息显示,评估小组在检查中发现东航总部对于分子公司管控能力较弱,在人员绩效考核重罚轻奖,工作量匹配的机制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过,东航最近的风波,并不只是如此的轻描淡写。

最近一个月,东航先是被曝出空姐因吵架故意放出应急滑梯,随后又被传因“机长失踪”而使航班误机。而去年末,东航更在一周内出现两起飞机故障事故。

一系列争议事件出现后,东航的业绩也开始受到负面影响。2023年,东航巨亏超过80亿元,亏损额超过三大航司中另外两家国航和南航的总和;同时国航南航的营收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但东航也尚未完全恢复。

东航,到底怎么了?

毁三观

最近一个月,东航接连发生“毁三观”的热点事件。

4月29日晚,多个社交平台爆出,东航一航班在浦东机场落地后,后侧应急门被打开,应急滑梯被弹出。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社交平台上有飞机内部及外部多个角度的照片,显示停机坪上一架客机尾部舱门打开,应急滑梯弹出,客机周边还有其他航班停靠。

随后,多个航空圈自媒体发布信息称,滑梯是被乘务员故意放出。

有航空自媒体账号晒出部分聊天截图及朋友圈截图,称涉事航班为东航西安飞上海的MU6292航班,疑似乘务组发生了工作矛盾。某乘务员发文:“我干了不想干但不得不干的事,就这样吧。如果没有网开一面,那就只能背水一战。”

有民航圈人士告诉媒体:“目前了解到是,据说是因为同事矛盾。空姐自己打开释放掉滑梯后,还跳了下去。这个事情航司就还在调查,调查会有一个流程,因为这个还涉及到安全,要上报到民航局。”

“涉事的空姐已经飞了10年了,据说事发时情绪不是很稳定。至于这个事件会不会连累同事,要看航司怎么处理,因为这事比较特殊,不属于无意当中的工作差错,她带着主观性。”有知情者对媒体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空姐吵架”仅过了半个月,东航又遭遇“机长失踪”。

5月14日,博主“摆烂兔兔”在短视频平台称,在13日乘坐的由泰国曼谷飞往云南昆明东航MU742次航班发生了误机,原因竟是机长失踪。其表示:“曼谷机场大喇叭中文喊话:机长现在联系不上,需要大家再等一下。最后有乘客打电话给大使馆,换了机组才来。”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曼谷机场的地勤跟我们说机长失联,包括广播也播放了机长失联。延误了我们5小时后,飞到昆明又告诉我们延误是天气原因,没有赔偿,给我们安排酒店。而且一开始没有说换机组,只是失联,机长正在赶来,后来乘客们群情激愤,地勤才说换了一个机组。”该博主补充。

5月14日晚,中国东方航空官方账号在“摆烂兔兔”的评论区回应道:

“您好,很抱歉给您带来不好体验。东方航空第一时间核实相关情况,网传机组失联消息不实。昨日因曼谷雷雨,您乘坐的飞机执行前序航班时备降金边,等待天气好转后重新飞抵曼谷,原航班机组因此超时。为保障航空安全,公司决策更换当地备份机组执行航班。

其间因曼谷地面交通严重堵塞,导致新的机组晚到机场。机组到岗后第一时间投入到航班准备过程中,十分钟后随即组织登机。”

不过,对于东航的回应,“摆烂兔兔”并不买账,并回复称:“是你们自己广播说的失联,以及机组堵车造成那么多人耽误了时间,你们为什么不谈补偿?”

事件演变成“罗生门”的同时,对东航经营管理混乱的讨论再次回到聚光灯下,这也并非首次出现这种争议了。

飞机故障频发

去年末,东航就在一周内出现两起飞机故障事故,当时同样讨论度拉满。

2023年12月9日上午,一架计划由上海飞往伦敦的东航MU533航班因机械故障返航,并在空中放油减轻重量。

航空数据平台航班管家显示,该航班于上午9点39分起飞,于中午11点43分回到上海浦东机场。随后该航班更换飞机,并于14点03分重新起飞飞往伦敦。涉事航班的执飞飞机注册号为B6538的飞机,机型为空客A330-243宽体客机,机龄为12.1年。

网传相关视频显示,事发时,机舱外机翼翼尖后缘喷火。飞机可能因为空中放油而出现喷火现象。同时,执飞机长播报称,该飞机由于机械故障无法按计划飞往伦敦。

几天前的12月3日上午,从上海虹桥飞往香港的东航MU721航班在福建漳州上空也突发故障,备降厦门高崎机场,所幸事故无人员受伤。

中国东航在随后的通报中称,公司上海虹桥至香港一航班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信息,为确保飞行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备降厦门做进一步检查,航班已于09时59分安全落地。

航空数据平台飞常准显示,涉事航班执飞机型为空客A330-343,机龄6.5年,注册号为B-8970。飞机于8点15分从上海起飞,9点左右进入巡航高度,但半小时后速度突然下降,时速从900多公里降至500多公里,随后飞机恢复速度,开始备降。

网传机内视频显示,事发时客舱机身震动,座椅发生剧烈抖动。另有旅客表示闻到烧焦味。网传相关图片显示,发动机叶片损坏严重。

资深机长陈建国表示,发动机叶片脱落可导致飞机产生剧烈的震动,属于严重发动机故障,通常原因为外来物撞击、发动机叶片质量、发动机进气道剥离导致叶片受损等。他称,由于飞机发生故障时处于巡航高度,遭遇鸟撞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在12月7日,还有另一架从上海虹桥飞往北京的东航MU5153航班疑似因故障取消

飞常准显示,该航班原定于上午9点30分起飞,于11点15分临时取消,执飞飞机机型为空客A330-343。飞常准上未见其飞行轨迹记录。该航班执飞飞机当天下午从北京飞往上海的对飞航班亦遭取消。

无论是去年末已经频繁出现的“故障”,还是最近一个月接连爆出的“空姐吵架”“机长失踪”,矛头都直接东航的经营管理问题。

三大航之一的东航,还没有走出自己的至暗时刻。

重建信心

2023年,随着出行放开国际客运航班恢复,三大航司虽然仍处于亏损之中,但都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收窄的向好态势。不过,对比来看,东航的亏损程度远超国航和东航。

数据显示,2023年东航营收1137.41亿元,净亏损81.68亿元;国航和南航营收分别为1411亿元和1599.2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46亿元和42.09亿元。东航亏损额超过国航和南航的亏损总和。

此外,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国航和南航在去年的营收已超过2019年的营收规模,但东航尚未完全恢复。

分季度看,每年第三季度通常是航司年内的盈利峰值。在暑运旺季及9月底黄金周的加持下,虽然三大航均实现了单季盈利,但东航的盈利情况同样落后于另外两家。

其中,国航和南航去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2亿元和41.95亿元,但同期东航的数据只有36.42亿元。而在旺季因素驱动下,国航和南航都实现了在去年前三季度的整体盈利,但东航同期则依然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

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东航前三季度亏损主要因为机票整体票价水平低于预期。近年航司将大飞机挪用至国内航线,导致国内运力过剩、上座率偏低,航司不得不在票价上让步。

不过,运力过剩显然是全行业都要面临的困难,东航经营得比同类型企业差的原因,恐怕并非单纯由行业共性因素所致。

随着一系列令人诧异的争议事件发生,“能选就别选东航”“再便宜也别买东航”“抢不到票才买东航”的观念,已经在出行旅客中迅速蔓延,这远比出行数据、运力、油价等因素造成的冲击更大。

而在三季度旺季都不能获得显著复苏,东航在传统民航客运淡季的四季度情况显然就更不乐观了。2023年第四季度,东航净亏损高达55.61亿元,录得年内最大的季度亏损。

对于东航来说,好消息是,今年一季度以来出行数据的复苏,似乎让这家饱受争议的航司看到希望。

民航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接近1.8亿人次,为历年一季度客运量最高值,同比增长37.7%,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1.6亿人次,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4.3%;国际航线完成1412.0万人次,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0%。

不过,出行数据虽然好了,但东航等航司要面临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称,目前民航客运市场“量的指标上去了,但提价依然有压力”。疫情后,国内航线运力供过于求导致民航客运票价乘压。

同时,成本端仍受高油价压制。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指出,一季度航油价格高位波动,预计二季度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波动、均价上行。东吴证券也指出,一季度,中国航空煤油出厂价同比下降4.1%,但较2019年同期仍然上涨30-40%。

当季,国航、南航、东航单位座公里成本分别为0.45元、0.44元、0.43元,虽然同比去年都下降了,但相较2019年同期,单位座公里成本依然分别上升了16.2%、15.5%、10.3%。

当然,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的挑战对东航现阶段来说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同样的问题下,也还是有航司能盈利。东航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如何能从一系列声誉事件中走出来,重拾乘客信心。

从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东航似乎有所回暖。营收同比增长接近50%,超过南航;归母净利润虽然亏损8.03亿元,但比国航表现要好不少。

对此,东航也展示了转变的决心。

2024年4月30日,东航在内部会议上宣读了关于李晔任东航集团党组成员的有关决定。此前,李晔是南航的安全总监。市场分析,李晔近期履职东航,大概率要分管安全。

事实上,近一年内,东航集团领导班子已有多人发生变动。比如,2023年9月,深航总裁万庆朝调任东航副总经理;2023年10月,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王志清调任东航集团董事长。

看来,东航是要下决心改变了,但最近一个月发生的风波不得不又让人怀疑起来,不知道还需要多久,消费者才能重新信任这家频上热搜的航司。

对于一旦出事就是大事的航空公司来说,信心的建立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但信心的崩塌往往只需要一瞬间。

参考资料:

新街派 生活报《机长失踪?东航最新回应》

财新《一季度三大航两亏一盈 民营航司净利增速均超100%》

财新《三大航2023年减亏近千亿 国际航线增量空间仍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