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这么一场战争,差点让毛主席和三位元帅,一位大将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堪称建党以来的至暗时刻!

1929年,新四军遭遇了可怕的埋伏。国民党的两个旅四个团,将毛主席所带领的3600名红四军团团包围!毛泽东此时已站在战士们的中央,全力指挥大家应战。呼喊声,嘶吼声,响彻天际,共产党面临历史上最危急的一次袭击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这次该怎样面对党的生死危急?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朱德变得沉默少言,他在晚年的生活中常有兰花相伴,一提起兰花,仿佛就让他想起了什么沉痛的往事。这个村子,到底记载了什么样的革命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秘这个鲜有人知的革命旧事。

1929年初,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得到情报,国民党反动派将要开展一次行动,目的就是为了捣毁井冈山革命指挥地。

不久,国民党军队到达井冈山,采取会剿战术,包围了井冈山。为了保护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决定,同朱德、林彪、陈毅等人,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下山绕到敌军后方,来破除国民党此次的会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腊月,赣南的天气格外寒冷。这天,红四军来到圳下村。小村子南北环山,东西一条小河横穿田地,因此得名圳下村。就是在这么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红四军差点于此全军覆没。

经过长途跋涉,部队打算在此留宿。

眼看就要到除夕,将士们长途辛苦,当地的百姓体恤地招待了当地的糍粑。毛泽东非常感激老百姓的招待,他吩咐战士们稍作休整,好好休息一晚,并嘱咐哨兵此时也不得放松警惕,敌人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吃饱喝足后,轮流进行了值班。毛泽东和当地百姓唠起家常,了解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夜深之后,才回到安排的住处。黎明前,毛泽东刚刚合上看了一夜的书,正准备小憩一会。突然,天空划破一道枪声,紧接着,密集的枪声雨点落下。

毛泽东站定身形,快步走向门口,迎面的是贺子珍。

“是敌袭,敌人已经快到村门口了!”贺子珍急促地汇报到。

因为天刚亮,战士们听到枪响刚刚清醒过来,红四军这边还来不及应战,在敌人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情况十分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村口火力渐猛,所有的战士被迫向后方撤退。毛泽东冷静分析局势,圳下村地势险要,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前进,要么撤退。敌人突然发动袭击,将士们来不及应战,这个时候如果慌忙撤退,反而会让对手更加激烈进行捕杀,所以眼下所能做的,就是全力反击。毛泽东当即果断下令:部队绝对不能后退,后退就是死亡。

得到命令的朱德快速组织起来小部分战士,以毛泽东为核心,向敌军发动反击。然而寡不敌众,敌人的火力很快就扑了上来。朱德只得放弃前排战线,只身掩护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发现这块高地的反击火力密集,便猜到有可能是高级指挥官在此。逮到指挥官,这次的会剿就可以得手了。因此对毛泽东、朱德等一行人展开更加猛烈的围击。朱德见此状,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减少敌人的吸引力,迫不得已脱下身上的黄呢子大衣。

这个大衣是朱德非常喜爱的一件战争胜利品,一直以来视如瑰宝,然而此时为了掩护领袖毛泽东,保住大家的生命,他毫不犹豫的脱下并丢弃到一旁。他下令所有战士停止火力输出,全面进行掩护转移。果然,敌人的火力稍稍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

跟在朱德队伍的,是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浓烟与混乱之中,伍若兰和她随身的战士一时间失去了和朱德队伍的联系。此时的伍若兰更加明白,掩护毛泽东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她放弃继续同战士寻找朱德队伍,转而带足枪只,奔向另一个方向发足火力,为的就是吸引敌人的注意。

毛泽东那边敌人的火力减弱了。他立刻召集剩余部队,把大家组织起来应对此战。

朱德从前方灰着脸赶来汇报:“国民党刘士毅带了2个旅的兵力,趁着我们熟睡的时候发动了突袭,队伍来不及组织,伤亡惨重,死的死,散的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沉声问道:“昨晚是谁担任警戒的?怎么没有人提前报告?”

“昨晚是林彪的28团担任前半夜的警戒任务的。”赶来的贺子珍气喘吁吁地回答道,在她身边站着的就是林彪。

毛泽东来不及仔细处理,转身同朱德等人部署接下来的反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敌人很快就围了上来。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绕到村西边的河边,准备在这里进行突围。迎面却撞见因溃散逃跑的部分士兵,毛泽东大声命令:大家不要后退,要从正面消灭敌人!

士兵们在慌乱中早已失去了该有的理智,无头苍蝇一般想要逃离战场。如果任由这些士兵溃散逃跑,那么将会扰乱其他战士们的军心,红四军可能会永远葬身于此。跟在毛泽东身边的贺子珍最清楚毛泽东此时的担忧,危急之下,她抄起随身携带的手枪,用力向天一指,嘶吼道:“谁敢跑,违抗军令,就是死!”

砰的一声,她向天空打了一枪。逃跑的士兵向她看去,然而依旧有逃跑的人。贺子珍快步上去,逮住一个逃跑的士兵,手枪对准他的脑门,砰的一声,子弹贯穿了士兵的大脑,鲜血溅到贺子珍的半边脸上,她如同一尊地狱使者,坚定的大喊:“逃跑就是死,与其是死,不如抄起家伙跟着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眼前的这个女子无比勇猛,回过神来,他们看着血泊里的同伴,想着自己此时却要逃跑,内心激烈动荡。下一秒,他们赤红着双眼,彻底激发了心底的斗志,所有人像蜂窝一样地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冲啊!”战士们的嘶喊声响破天际,圳下村的山谷回响着一声声怒号。

突围很快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朱德率领战士前排集中火力,向敌人发动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时愕然,刚刚还是被动溃散的部队,怎么现在能够发起这么猛烈的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命令战士左右分头包抄,他则带领主力从正面进行击溃敌军兵力。没过多久,朱德这边带领部队成功突破包围。另一边的28团在重新组织后,奋勇抗敌,在迅速占领了河岸后,清除了部分剩余敌军力量,转而与朱德部队会合。

各方将士一番激战后,都纷纷突出重围,取得会合。此时的贺子珍同其他将士一样,浑身上下侵染了鲜血,大大小小的伤口密密麻麻。毛委员看到贺子珍此时的样子,心疼地把她拥入怀中,并称赞她是真正的女中豪杰。

一旁的朱德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赶忙在队伍中大喊,“若兰,伍若兰同志,有人见到伍若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找到伍若兰的随从战士,连忙问道,“伍若兰呢?”

没有人看到伍若兰,当时慌乱中,伍若兰本来是跟着大家一起向村后方撤的,有人说,伍若兰好像拿着手枪冲了出去。

战斗结束后的不久,长沙城传来消息,伍若兰同志壮烈牺牲。原来,伍若兰在战斗中吸引了敌军火力,不慎受到敌军冷枪扫射,腿部中弹,最终被俘。在其他被俘的士兵中,有人供出了伍若兰的真实身份。当敌人知道她是朱德的妻子后,把她关押起来,先是以钱财地位等利益引诱,要她说出更多的机密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若兰雕像

伍若兰严词拒绝,刚正不屈,他大骂国民党的狡诈行为。敌人被她的行为惹恼,对她施以惨无人道的刑罚,想驱使她屈服。伍若兰宁死不屈,无论什么样的刑罚,都不能让她有丝毫的畏惧。

敌人拿伍若兰没办法,遂将她残忍杀害,并割了伍若兰的头颅,悬挂赣州城城门示众。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德失声痛哭,他怒斥敌人的惨无人道,又无比自责没有保护好妻子。诚如像朱德这样铁骨铮铮的将士,失去了最心爱的妻子,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

遇难时的伍若兰年仅23岁,在这样的花季年纪,绽放出最烈焰的颜色,晕染了革命的红色篇章。这位伍若兰,人如其名,兰馨芬芳,本是生于湖南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一生本该是一派岁月静好的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年轻时的照片

然而恰逢革命动荡的时代,从小接受教育的她,在1924年的时候毅然诀别家乡,来到湘南学习深造,之后投身革命事业。伍若兰在校期间信仰马克思主义,她积极组织女三师的同学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助力于思想浪潮的广泛传播,为后续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思想力量。

1928年湖南暴动,朱德在前线指挥暴动,伍若兰和同仁在后方组织农民积极参与暴动。革命家攻克耒阳县城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伍若兰担任苏维埃政府妇女界联合会主席。朱德和伍若兰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他们既是革命伙伴,又是革命爱人,他们把浪漫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若兰英勇牺牲后,朱德开始沉默少语,他化悲痛为力量,誓死革命到底。为了纪念妻子伍若兰,朱德革命时期随身带着兰花,兰花高洁的品质,象征着爱人不屈奋斗的精神。即便是战争结束后,到了和平时代,朱德依旧常年酷爱兰花,他的卧室总能闻到兰花淡淡的芬芳,他的生命仿佛与兰花融为一体。以培育兰花的方式,朱德始终怀念着与昔日爱人共同奋斗的革命时代。

兰花虽不禁风,她的心底却汹涌着澎湃的生命力量,她的芬芳指引着幸福和美好未来。

正是有了像伍若兰、贺子珍等这样的女中豪杰,革命的奋斗粗中有细,革命的力量更加坚韧顽强。我们悼念先驱,感恩和平时代的恩赐,在幸福的生活中,传承红色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