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新乳业在成都举办“新质鲜行 焕芯向前”2024年投资者大会。会上,新乳业董事长席刚以“向新质行”为主题,解读了对于行业趋势的新理解和新乳业的应对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乳制品消费需求未完全恢复、行业整体承压波动的背景下,席刚认为新乳业去年业绩表现相对较好但仍需提升;而面对消费趋势的持续转变,企业应更多向内需求增长。新乳业也放慢了并购步伐,发展战略调整为“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同时持续加码低温乳品赛道。

乳品消费面临挑战

新乳业强调内生增长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2023年乳制品行业整体承压。席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乳业短期受整个经济周期影响,整个产业链包括品牌端、加工端、产品端等,都会面临相应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新乳业在去年仍实现营收净利的双增长。

根据新乳业此前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7亿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9.3%。自上市以来,新乳业连续5年保持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但对于这一业绩表现,席刚却表示,“其实去年的业绩增长对我们来说还远远不够,但相对而言还算可以”。他认为去年业绩增长的原因,一是长期坚持工厂、品牌、市场“三位一体”来做区域深耕;二是公司积极推动营销变革,新的营销方式带来了新的增量;三是在乳制品行业中,低温品类增长相对较好。

对于新乳业未来的发展及增长路径,席刚及其团队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本次投资者大会上,新乳业再次强调其未来5年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做强低温,价值引领;科技加持,体验为上;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分布经营,区域深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内众所周知,此前新乳业频频在并购方面出手,扩大企业版图,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新乳业将更多向内寻求增长。“新乳业未来五年的重点会放在内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乳业放弃并购策略,并购将成为辅助增长的手段。”新乳业副总裁张帅在会上指出。

同样,席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当下,消费者追求“低价高质”,消费习惯及消费趋势发生转变,企业需要更多向内求增长,降本增效;同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押宝低温乳品的同时

新乳业正扩大产品矩阵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日前指出,我国奶业正面对2008年以来最大挑战,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乳品消费增长速度远低于原料奶增长速度。可见,乳制品行业的增长正面临巨大压力。

对此,席刚认为,乳制品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他看来,当前用户心态倾向于向外探索,希望有更多精神悦己和松弛治愈,与此相应,消费趋势也呈现出“审慎精明”、“品质至微”、“价值重构”的新动向,对于乳品行业而言,需要以科技加持,以创新引领,推进包括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的新质生产。

这其中,新乳业对于低温乳品赛道表现出了信心并持续加码。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奶业市场正从常温奶向低温奶过渡,低温奶成为乳品行业新的增长曲线,已成从政策端到市场端的共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鲜奶消费;凯度数据则显示,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高端奶渗透率与上年相比提升5.9%。

新乳业方面透露,目前已构建其低温产品矩阵,2020年-2023年其低温鲜奶销售额高双位数增长,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低温乳品的新趋势,新乳业也已启动升级战略,提出“做强低温、价值引领”,今年将把“24小时”高端系列鲜奶落地到更多子公司,进一步提升高端系列产品占比,带动整体产品结构的优化。

“新乳业将继续立足低温鲜奶产品,未来将推进在渠道的占比提升,同时推动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公司的经营能力加速提升。”新乳业总裁朱川表示。

与此同时,新乳业在低温产品以外有新布局。去年,新乳业成立“分子力量”生物科技公司,聚焦益生菌、酶工程等生物科技方向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据新乳业副总裁张帅介绍,目前新乳业已经建立了“科技研究院+分子力量”的科技双轮驱动,科技研究院负责基础科研、应用研发、创新与法规研究,新建立的分子力量公司主要负责具体科研服务、成果转化、品类开拓与创新孵化。乳制品以外,新乳业还推出了益生菌“菌小方”等产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