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革命的军史当中,四渡赤水一直都被称为是一个战争奇迹,其主要原因就是毛教员打了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仗,用三万兵力突破了敌人的三十万大军的封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调动了敌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最好的指挥是指挥敌人,那么问题来了?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像教员那样四渡赤水,达到他那样的指挥水平,有人说无人可超越教员,但他一定不是天生就会打仗的,别忘了,在未上井冈山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有带兵的经历,这就值得我们探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的四渡赤水

总而言之,要具备教员的指挥水平,可能需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读书,可能这个因素很常见,也不觉得稀奇,但就拿他读的《曾胡治兵语录》来说,他在这里面是即看到曾国藩“打呆仗”的好处,好处就是自己一方不犯错,而等着敌军犯错而击破之,坏处就是这种打呆仗缺乏主动性,缺乏对战局的预判,不过活学活用加以变化就是,可以自己一方故意犯错,从而诱使敌军来攻,具体可参考第一次反围剿围歼敌张辉瓒,这就是教员用此书中的知识活学活用的案例,另一边蒋介石也读过这本书,可是他却没有领会到这一层意思。

同时说到曾国藩,我们再说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曾国藩说:“我每次带兵上前线,则每仗必败,而我派将领上前线,则必胜”,这其实就显示出,为帅着只需要提出大的战略就可以了,不需要在战术上过多干预指挥,而蒋介石显然没有读懂这一句话,他是各种战术都要微操一番,所以他一到前线指挥,则每仗必败,毛主席说:“蒋介石走到那里,我们就那里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作战油画

第二个因素就是可以把指挥打仗比作成一次创业,那我们的创业一般都是怎么做的,就拿最简单的小商贩来说吧,他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卖什么产品,接着要去购买一辆小餐车,以方便卖货,然后就是进货 怎么和供销商谈合作 怎么卖货?在什么地段卖才会生意最好,自己的东西怎么保持独特性等等,由此可见,虽然小商贩的生意比较小,但他各个阶段都是独当一面,按军事学的角度说,具备了一个军事指挥员统筹全局的水平。

我们转换一下,转换到打仗上面去,当时毛主席选择以武装搞革命,其实就是就好比小商贩做生意的第一步,首先确定一个路线,再就是建设根据地和应付各种围剿,在这一时期,教员从实践中学习了怎么打游击战 运动战 阵地战 反击战 追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类型。然后再融会贯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的画面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早期我们的军事指挥员往往一个人身兼多个职务,比如团长兼政委兼后勤部长兼参谋长,这就造成了早期我军军事指挥员可多面发展的可能性极大,而早期的国民党由于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多数是一个人一个职务,指挥员干不了参谋的活,参谋干不了后勤部长的活,这就形成了他们的能力阻隔,就是能力只存在限定的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部队

最后,我们再把视角转回到现代打工人的视角,现在的打工人,尤其是一线大城市,每个岗位相对来说都比较系统化,就是客服的工作一般就是客服,程序员的工作就是写代码,财务就是算各种账,如此在一个岗位长久的干下来,虽然在本专业上会更专业,但对外界的信息就会越来越隔断,形成了自己的封闭小格子,这也就是好多打工人不想上班,可出来以后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所以还得回到本专业上继续重复的工作,因为毕竟需要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完全就可以借鉴教员的四渡赤水战绩,比如教员对游击战 运动战 阵地战的三种运用,他是精准的知道有这三种战斗观念,然后融汇起来,再比如,说三个东西,梳子 锤子 垃圾桶,这三个物件,你会想到什么?想到用锤子订一下桌子,然后把残留的木屑丢进垃圾桶,最后再用梳子梳一下头发,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可以强化“锤子”的作用,也可以强化“梳子”,这样就不会形成信息阻隔了。

还有人会说,自己不知道哪个是“锤子”,哪个是“梳子”,这就需要自身的判断力了,甚至可以提前预判一下,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根据现实相应处理。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属于个人解读 探究军事背后的逻辑 无不良之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