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有信,守护有责

——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检察实践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瓯江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最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每年秋天,“国宝级”迁徙候鸟——中华秋沙鸭从东北繁殖地来到长江以南越冬,九龙湿地是十分符合其原始生境的栖息地。

彼时,附近一项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在即,前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又即将抵达,一旦开工势必影响它们的生存。时间非常紧迫!这让“益心为公”志愿者、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李烜非常着急。他马上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提交了这个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九龙湿地越冬的中华秋沙鸭

一场未雨绸缪的候鸟栖息地保卫战

“提交线索后,很快得到了丽水市检察院的回应,效率超乎我的想象。改造工程开工在即,九龙湿地保护还涉及很多职能部门,而中华秋沙鸭秋季就会抵达,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李烜说。

丽水市检察院收到案件线索后,立即通过咨询专家、走访行政机关、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调查。丽水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叶波告诉记者,为提升防洪、生态和旅游综合效益,该工程涉及九龙湿地范围长23.3公里,其中2.5公里左右范围内有一级保护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动物绿头鸭、鸳鸯等几百余只水鸟的栖息地。该段设计有滩地生态修复、堤顶提升、滨水步道贯通改造等多个工程项目。短期来看,原方案施工期与部分候鸟越冬期重合,工程带来噪声、污水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可能暂时驱离越冬候鸟。长远来看,改造工程迫近河岸,建成后随着游人增多,不可避免会惊扰中华秋沙鸭等候鸟栖息,甚至迫使其放弃该栖息地。

因所涉部门较多且情况急迫,丽水市检察院以事立案,并会同市人大、市政府、林业、农业农村、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单位等,与湿地所在地莲都区政府就防洪需要、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间如何取得最佳平衡点进行磋商。浙江省自然博物院相关专家就工程建设应如何科学合理避让相关湿地地段提出专业意见。

磋商形成了优化治理提升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建设单位以专家意见为基础,就建设项目裁减、避让、滩地修复等重新规划,并提交了变更方案。同时,莲都区政府启动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湿地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该案的办理成功预防了对鸟类栖息地的人为破坏。秋天,中华秋沙鸭按时抵达九龙湿地,这里依然是可以让它们安全越冬的家园。

“候鸟是共享的,会迁徙到其他国家,是许多国家共有的,随之而来的是共同的保护责任。这些案件表明,中国检察官正在认真履行这一责任。”保尔森基金会顾问、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唐瑞认为,案件的办理无疑将拯救许多候鸟的生命,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这些案件是很好的例子,应该与其他国家分享。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表示,中国当前还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主席国。检察公益诉讼推动合力保护作为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生动履约实践的缩影。

保护鸟类还是农户利益?两个都要!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使得野生鸟类族群快速增长。但在农业领域,鸟类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也成为让农户头疼的问题。部分农民为保护农业收成,降低防护成本,在果园周边或水产养殖中违规使用网具,大量野生鸟类因缠网死亡。“雾网”就是一种用来捕鸟的网具。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多次向检察机关提供案件线索。浙江省余姚市四明湖湿地周边,农户大面积种植樱桃、桑葚、枇杷等经济作物,而周边果园架设的网具上常常有较多鸟类死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捕鸟网缠绕的珠颈斑鸠

余姚市检察院检察官调查发现,仅在四明湖湿地周边12处点位就发现挂网鸟类死体41只,里面既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珠颈斑鸠、棕头鸦雀等,也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

“造成鸟类死亡的网具网目小、丝径细、材质透明,架在空中几乎是隐形的,无法被鸟类察觉,鸟类一旦撞上将被缠网致死。”专家分析认为,这是鸟类撞网缠网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规定,危害野生动物的网具为禁猎工具。可是不用捕鸟网,将会影响农户收成,怎么办?

余姚市检察院认为,农户架设网具主观目的是保护农业收成,就案办案可能社会效果不佳。在办案中,检察机关贯彻预防性司法理念,以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督促各行政机关协同履职,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宣传,出台农业防护网具技术规范,落实行政监管职责;又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和财政补贴措施,切实保障农户经济利益;还强化农技培训和指导,培塑农户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推进农业防护网具规范使用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这些案件的办理将挽救数百万只鸟类,其中不乏珍稀物种。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检察官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强大力量。通过提起此类诉讼,并邀请专家参与,成功推动了利益相关者找到实际可行又双赢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亚洲区主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欧环境合作项目主任龙迪认为,在世界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检察机关的举措非常及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创新模式。

熄灯,让候鸟安全回家

“熄灯,让候鸟安全回家”,这是2022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可见光污染对候鸟的影响已经引起重视。过度的人工照明破坏了自然的光照周期,改变了动物繁殖、迁徙等生活习惯,从而不同程度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等200余种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区紧邻威宁县城,随着城市发展,县城区域部分高层建筑外墙安装高亮度夜景灯光和高亮度射灯等形成人工白昼污染。这些光源直线距离黑颈鹤等候鸟夜栖地仅1.8至4公里左右,夜晚灯光直射影响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繁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案检察官向保护区巡护员了解黑颈鹤保护情况

2023年12月25日,威宁县检察院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消除光污染对草海保护区黑颈鹤等候鸟栖息繁衍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强化政策引导,从最有利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对草海保护区周边光污染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整改中,毕节市生态环境局威宁分局向栖息地附近7家光污染单位送达《环境执法通知书》,责令在黑颈鹤等候鸟迁飞季节关闭外墙夜景灯光及塔吊远程射灯,控制光污染。威宁县检察院联合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等7个部门联合启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暗夜星空保护行动”,对草海保护区周边光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在这些案件的办理中,都有“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身影。

“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同为“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韩融建议,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公民个人在基层环境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未来应继续完善环境违法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团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专业优势;建立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开放共享,回应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关切。

“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案件的特点是利益相关方多,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独特优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张慧勇说,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形成的经验是对外讲述中国绿色发展故事的生动案例,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智慧财富。我们要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互动,共建清洁美丽、万物和谐的地球家园。

就在近日,唐瑞向检察机关提供了北京周边有人盗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的线索。据了解,目前检察机关已对该线索展开进一步调查。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闫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