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十月七号,三百多中央红军只要翻越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山,他们就要到家了。

因为再过十天,到了四月十七号的时候,中央红军将到达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子午岭。

而过了子午岭,中央红军在穿越十个省份,就要进入第十一个省份——陕西省,那里是根据地,是陕北根据地,就要到家了。

可这三百多红军在四月七号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一夜之间在睡梦中全部牺牲。

当这个报告,送到毛主席手上的时候,毛主席震怒了。

查一定要查清楚,一定要把凶手找出来。

可时间不够啊!咱的红军在长征,国民党的部队可一直撵着咱红军的屁股追。

不多的时间,压根就找不到一点头绪,最终只能放弃,草草的将三百多红军战士,埋在当地,红军继续出发了。

事情发生了,虽然被迫撤了,可这件事毛主席一直搁在心里。

三百多红军,都是好战士啊!艰苦的岁月里,一块闯了出来,为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一年的磨砺,他们都没有掉队,坚信自己走的路子是正确的,他们是革命的火种,但却平白倒在了家门口,这是不可原谅的。

那么这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咱不妨先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然后再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先来交代一下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伙都知道,当年国民党蒋介石在北伐的时候,眼瞅着就要胜利了,为了篡夺胜利果实,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的抓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甚至于国民党左派人士都惨遭其毒手。

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孙中山先生那个时候的国民党了。

最简单的说孙中山先生带领的国民党,民间人士占了很大比重的,甚至于在乡间都有党员,但到了蒋介石的时候,国民党党员更多的都是集中在军政行列,党员都不下乡了。

后来共产党在这种白色恐怖中组建了红军,在军阀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逐步扩大的根据地让蒋介石寝食难安。

这不,连和地方军阀一较高下的中原战场都不管了,回头就发起对根据地的围剿。

而这一围剿,就是一连五次。前三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反围剿做的很成功,不仅打击了国民党,还顺带把根据地扩大了不少。

结果后来李德,博古执行了错误路线,摈弃掉之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方法,采用硬碰硬的作战模式,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这也迫使中央红军开始进入战略转移,步入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您都不知道,当时红军有多苦。

吃的,穿的咱就不说了,就说说这武器装备。

八万六千多人,装备的枪支不到三万支,重机枪三百五十七挺,轻机枪三百二十二挺,手枪三千一百四十一支,冲锋枪二百七十一支。

当然这么说您感觉不出什么来。

从弹药您就能看出问题了,大多数的子弹都是捡回去的弹壳复装的,是不能用于连发。所以您别看有几挺机枪,冲锋枪,单打上一场稍大一点的战斗,这都撑不下来,光剩下复装子弹的话,这些连发武器跟烧火棍也就差不了多少。

小编只是告诉大家伙,以上这些数据压根就不能让所有的作战部队,装备上充足的枪械,所以咱红军出发的时候,用六千一百零一根梭镖,和八百八十二把大砍刀作为装备的补充,就算是这样,依然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补充一点,长征的时候每天行军三十多公里,几乎就是一天打一战,这些枪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有消耗的。

反过来您看看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所谓的中央军,光一个步兵连就配备九挺轻机枪,八十多条步枪,每个营还有六挺重机枪,这还不算完,一个营还备有两门炮的迫击炮排。

以至于长征后,红军补给的一条重要来源就是缴获。而打到最后,红军还找到一条规律。

红军特别的喜欢打南京那波军阀,因为南京这波军阀一旦打崩了,不仅能补充弹药,粮食,还能将手里的家伙换上一水的好枪。这事陈云在他发表的《英勇的西征》就提到过。

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不打地方军阀,那些个杂牌呢?

粮食补给就不说了,他们的装备相对中央军就差了。

咋说呢?一般的地方杂牌,还凑合,不能说太差,但碰到特殊差的,那叫真差。

别的不说,红军打到青海,甘肃这一块的时候,当地的部队装备差,差到啥程度呢?

当时把甘肃军阀马鸿斌的一个团打垮了,缴获了八十支十三太保和九响毛瑟,这都是清末时候的枪支,放到古董店里还差不多。

最后为了避免这些枪支祸害百姓,咱红军不得不派了两个连做一个任务,用石头把这些枪砸烂了。

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咱不是没有枪吗?古董就古董吧,凑合着能用就成。

别介,长征打了好长时间了,咱手里的家伙从中央军那里也淘换了不少,缺的是弹药,不是这不好使的家伙。

这说的有点远了,小编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说的说的就跑到红军装备上了。

咱接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咋说呢?李德,博古在长征之初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战略转移的时候搞的像大搬家,所有瓶子瓦罐都带上了。

这里头包括野战医院的设备X光机,细枝末节的工作服手套等等。

就拿苏维埃中央银行来说,走的时候,不仅携带了黄金,白银,还有印刷出来的仅在一部分根据地流通的钞票,印刷机器,所有的这些东西用扁担去挑足足有几百担。

而整个中央红军为了这些个瓶瓶罐罐,得拿出数千担的运输人数来。

这一下就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运输队伍,直接导致了红军长征初期,行动步伐的缓慢。

红军要突破一道道国民党的封锁线,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缓慢的行军导致了战斗中有多次失利,尤其是在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出发时候咱红军有八万六千人,过了第四道封锁线,就只剩下了三万多人。

所以,在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进入老山界,红军丢弃了很多瓶瓶罐罐,轻装前行,就拿苏维埃中央银行来说,机器埋掉了,携带的钞票都烧掉了,只剩下最后一扁担的黄金,说啥都舍不得扔,这才带在身上了。

后期红军轻装前行,再加上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最终红军一次次从国民党大包围,小包围中,跳了出来。

这中间比的就是时间,不仅要攻击前进,还要在敌人没有追上来之前,将包围圈打破口子,在这种过程中,还要挤出红军的休息时间。

您就说吧,当时情况何其艰难。

到了1935年九月份的时候,咱红军就到了甘肃通渭县榜罗镇。

那么小编为什么要特别点这个地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长征是战略性的转移,开始之处也是有目的地的,但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当中,这些个目的地都成了纸上的计划,没法落实,最终咱红军就没有一个目标地可以落脚了。

这可不行,所以咱红军就要趁着休息的时候,来规划一下目的地,红军到底要去哪?

那么到了甘肃之后,大家伙会上讨论,最终得出两个结论,这一个就是到了甘肃,应该将红军的方向调整为向西再向北,为嘛呢?当时的想法是,这么一走可以在靠着苏联的区域建立一块根据地。

苏联老大哥吗?到时候不管是联系,还是帮忙都在眼跟前,都好说。

那么大部分都是支持这么做。

另一条路呢?当时鄂豫皖的红二十五军,在九月十五号的时候,已经先期抵达了陕北,并且成功的和陕北游击队会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建立了陕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就成为了著名的陕甘宁边区。

别人再好,不如自己的家好。

所以最终中央红军,决定去陕北。

那么这次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开始行动,到了十月五号的时候,就抵达了宁夏六盘山。六盘山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这话,您就知道了,国民党可不会放过这个地方,毕竟这六盘山还是进入陕北的必经之路。

当然不管再怎么难,咱也得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