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都知道,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结果也可能是两手空空。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除了全力以赴,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中南建设及旗下的地产平台中南置地,就欠缺这样的运气。像它一样遭遇,可以称为难兄难弟的,还有世茂股份。
5月15日,世茂股份(*ST世茂)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终止上市;一周之后的5月8日,中南建设(*ST中南)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终止上市。
而我们知道,世茂股份退市日仅仅两天后,所谓史诗级的救市措施出台。其实,5月16日路边社就得到消息,A股和港股内房股全线大涨。
假如,假如挣扎几天,它们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可惜,“假如”只存在于童话里。
值得澄清的是,世茂股份从来不是千亿房企,它是世茂集团在A股的上市平台,以商业地产和住宅销售为双翼;而世茂集团的主体是在香港上市。它们分别由许荣茂的女儿和儿子掌执。
世茂集团2020年的合约销售额达3003亿元,而世茂股份发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为202亿元,完全是两个级别。
如果香港也适用于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股即告终止上市地位的规则,那世茂集团早就退市了。从去年9月18日开始至2024年5月9日,它的股价长期处于1港元之下。而5月9日、5月10日连续两天暴涨,再加上17日内地救市措施出台,世茂集团终于站到了1港元上方。
中南建设(中南置地)的命运无疑更令人唏嘘。
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中南建设是目前退市房企里,曾经年销售额最高的。2020年,中南建设的房地产合同销售额2238亿元。即使是在2021年,它的房地产销售额也达到1973.7亿元。但就在2021年,中南建设的现金流急转直下,当年亏损33.82亿元。
中南建设从不曾躺平,而是很努力地自救。变卖资产,债务展期,股份回购,以及在南通市的帮助下寻找“白武士”等。但终究回天乏力。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幻。
比如,华夏幸福是最早爆雷的大型房企之一。华夏幸福的亏损额比上述两家公司大得多,但作为A股上市公司,爆雷后它竟然一天也没跌到1元以下,更没有戴上ST的帽子。当然,并不是说华夏幸福没有努力自救,事实上,它庞大的债务接近于完成重组,堪称奇迹。
再比如,雅居乐。5月14日,雅居乐官宣爆雷。而就在4月底,已离职几年的雅居乐员工还收到了“本来不指望”拿回来的跟投资金。为了免于爆雷,这家房企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然而,就在“史诗级”救市措施宣布前的三天,昔日“华南五虎”的最后一家,也走向了债务违约。它比中南建设稍微幸运一点的是,虽然股价在1港元之下已有近半年,但还属于上市公司的一员。
另一方面,有规模比中南建设小得多的房企,也还留在A股的舞台。
比如,东原地产的母公司迪马股份(St迪马,来自地产的主营收入超过80%),4月30日官宣爆雷。这家公司股价已数日收于1元及1元以下,虽然连续5天涨停后,5月21日又跌停收于1元,但有多位业内人士说,迪马股份大概率可逃出退市的命运。
除了政策暖风,主要还在于,重庆的国资切切实实向它伸出了援手。据说也由于迪马的背景不同于一般企业。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变数,5月21日下午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华润金控总经理任海川被调查。而驰援迪马股份的重要角色华润渝康,其控股股东就是华润金控。当然,任海川的个人问题,应与华润渝康无关。
再比如,华远地产。连续三年亏损,4月底眼看股价就要直奔1元而去,平地响起惊喜的雷,母公司华远集团伸手救了自己的亲儿子,要将其地产业务连同债务都接收过去。我们猜测,去地产化后, 华远地产大概率要改为“华远发展”之类。
因此有朋友说,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血统论”早应摒弃,但现实是,出身还是很重要,拼爹或者是拼“背景”。
当然,迪马股份、华远地产、华夏幸福、金科地产等挣扎在1元或1元多的上市房企,并不能就此笃定地说,已经完全脱离了退市危险。说到底,它们未来的运数还是离不开房地产大轮盘的走势。
5月17日,我们在《》里说:这一天,是房地产市场走出底部的日子。但今天的地产人早已经放弃了盲目乐观,而是秉持现实主义的态度:“走出”,可能是一条斜线,也可能是一条横线,关键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持续的时间长度,就是一批房企续命的血条长度。
据报道,17日宣布的几条举措,除了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各地迅速落实之外,其他都还没看到具体行动。
比如,上海的朋友们盼星星盼月亮,优化限购的政策,啥消息都没听到。
再比如,虽然北京市的限购政策也还有优化的空间,但购房人最关心的,还是它的房贷利率,仍然是全国最高的,别的不说,二套房利率啥时候能降到之前的下限就很高兴了。
17日的重大举措,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去库存;如果用六个字来形容,就是,去库存,加杠杆。后者是手段,服务于前者(目的)。
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15%,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5%,是希望居民加杠杆。这几天,不少朋友议论说,在消费降级的时期,居民哪有钱加杠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加杠杆,但我们相信,一定有部分居民愿意加、加得起。一线城市加杠杆的少一点,二三四线城市加杠杆的多一点。全民加杠杆也并非政策的初衷。
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3000亿,也是加杠杆,央行直接加杠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是21家银行加杠杆。归根结底,这是国家力量在加杠杆。
有朋友说,这8000亿,与房企在建未售的存量房规模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没有几万亿投下去,去库存就是奢望,是画饼。
这么说真的是太夸张。
有的券商分析师说,去库存需要投入5万亿,有的说要投入7万亿,最少的也说要3万亿。这都是理论数据,是一口吃出个胖子的理想主义。
看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
第一,3000+5000,这是国家队的收储资金,是杠杆资金,绝不等于要收购全部库存商品房。否则,国家干脆宣布回到福利分房时代好了。
既然是杠杆资金,就是希望用它来化解风险,撬动存量,起到激活盘活的作用。如果这8000亿,还能再撬动50%,就是12000亿,非常可观了。
第二,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它的覆盖面要比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大得多。放在整个存量房市场来看,实质上也是起杠杆作用。也就是说,国家是用房地产白名单来带动、激活整个存量房(新房)市场。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说,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经审批通过了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9350亿元。我们在《》一文里写到,监管部门正在采取包括“反馈率”在内的措施,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速度有望加快。
到2024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发放2-3万亿,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在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买房落户等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一部分居民会勇敢地加杠杆。这部分商品房预售款,增量规模也是可以期待的。
从媒体报道来看,新政后的上周末两天,新房的售楼处人流有了明显增长,二手房成交量有了明显增加。这就是效果。
房地产这只大象,病得不轻,很多人希望猛药打下去,马上就欢蹦乱跳,这不现实。我们国家,改革从来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用激进疗法。常言道,病去如抽丝,房地产大病三年,指望几个月就恢复健康,华佗再世也做不到。何况,打的药再猛,也是向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奔去,而不是回到旧模式的老路。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房地产正走在正确的路上。
倒在黎明前的房企,值得同情;还有力气的,请务必挺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推荐一个视频号
“峰云大小道”
有小道更有大道,凡事皆可放在阳光下说。
有边界有底限;有专业有思考;
有内容有情趣;不只当吃瓜群众。
峰云大小道
三分钟带你品评不一样的楼市味道。
★★攸克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