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贬值创新低,朋友圈的人都在买爆、游遍日本。

大湾区一些办理了香港身份的家庭,原本是让孩子去香港就读,现在又打算调转方向,计划将孩子送往日本,享受「快乐、宽松」的素质教育。

他们一边了解日本教育,一边又在研究日本的移民政策。

日本和香港都有高才计划,两者也异常火爆。

甚至有日媒称,日本高才计划正在疯狂争抢内地人才,已经是香港的一大竞争对手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和香港的高才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疯抢人才,

成为香港竞争对手?

「日本疯抢中国人才」,这句话不是空口无凭。

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到2022年这十几年间,日本高度人才签证获批人数节节攀升,已从最初的313人获批迅速涨到到2022年末的近2万人,暴涨58倍多!

而其中的主要群体则是中国,18315人中有11696人来自中国内地,占比63.9%,还有590人来自台湾,占比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日本高才吸引的中国人占比确实高,但要说疯抢人才,就这1万多人的量,真谈不上。

因为与火力全开的香港高才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香港高才计划2022年12月28日推出,比日本的高才晚了十几年,虽然时间短,但火爆程度远超日本。

截止今年3月底,即一年多的时间里,单就香港高才计划一项就已经收到了7.7万多人的申请,获批人数高达近6.2万人。

今年2月底公布的获批的58895人中,有55721人来自中国内地,占比9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说竞争对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香港,绝对完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和香港,都极度缺人

人才争夺,是个全球性的话题,香港和日本算是比较新加入这场战役的。

日本和香港出台高才计划,本质上均为了弥补人口流失及劳动力不足问题,进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截至2022年10月1日,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总数为1.2亿多,较上年减少70多万,创1950年以来最大跌幅。

从年龄段看,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为7420.8万,占比59.4%,与上年创下的历史最低水平持平。

出生人口也在不断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75万多,比上年减少5.1%,按照这个速度到2035年将跌破50万人。

香港何尝不是如此呢。

香港过去30年的生育率大致都呈下跌趋势,从1991年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婴儿,下降到2021年的772名。

港府2022年的数据显示,香港只有3.25万名新生儿,再跌12%,这已经是连续三年都呈现2位数的跌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疫情等原因,香港2022年死亡数高达6万多人,已远超出生人口,自然减少人口增至3万多人。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萎缩更是在加剧。

直到出台各项人才计划后,香港人口最近才重回750万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人才争夺,

谁的难度更高?

日本高才和香港高才,虽然名称和目的相似,但两者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香港高才标准简单明晰,分为ABC三类。

申请前无需在香港找到工作,仅看财富或本科学历,只要满足三类中的一个100%获批:

A类: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或以上。全年收入包括薪金、津贴、股票期权及从其拥有的公司所得的利润。由个人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不会计算在内,无配额限制;

B类:从全球百强大学毕业并在紧接申请前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无配额限制;

C类:在申请前5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3年,这类申请限额1万人。

日本高才非常复杂严谨,它始于2012年,采取积分制,有点像是香港优才和高才计划的合并版

日本高才按照活动内容将高级外国人才分为三类:

  • 高度学术研究领域:从事学术、研究类工作,如受聘大学或科研机构等,门槛高。

  • 高度专业/技术领域:在日本有相关领域工作。

  • 高度经营/管理领域:在日本开公司,自营项目。

针对三类的特性,又会从年龄、学历、职历、年收等方面来进行打分,70分及格,80分则是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想要申请日本高才,前提是要在日本获得雇佣或者自雇,才有资格参与打分。

不然再优秀,也没用。

香港优才也是打分制,80分及格了才能申请,但从未要求必须觅得工作。

仅从这点来看,香港高才和优才是非常人性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加快人才引进速度,日本政府去年又出台了「特别高度人才」制度,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个是针对有在留资格的工作人士:

  • 面向外国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位或工作10年以上并且年收入在2000万日元(约100万人民币)以上;

  • 面向外国经营者:5年以上经营管理工作经历且年收入在4000万日元(200多万人民币)以上。

如果达到要求,在日本居住满1年就能获得日本的永久居住权。

这有点像是优才和高才A类的结合版,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要有高学历,还要高收入。

满足这些条件,可能香港优才早就获批了,再努力努力香港高才A类也能顺利通过。

不过相比香港身份满7年才能拿到永居身份,日本居住满1年就能拿永住权,还是很吸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方面是全球顶尖大学毕业生:

需要从Q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这三个排名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排名前100大学毕业且工作在5年以内。

这些名校毕业生获得在日本停留最长两年的「特定活动」签证,有充足机会在日本找工作,家人也能陪同前往日本。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大学包括:

中国内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香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这等同于香港高才的B类或C类,不过香港高才接纳的名校生范围多,是根据四大排名来划定的。

内地除了上述几所院校外,香港高才的名单里还有: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香港高才合资格内地大学名单)

所以基本上能满足日本的,大概率也符合香港高才B/C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高才,还是香港高才?

日元大跌后,大批内地家长都在眼红日本的素质教育,希望自己搞定身份,带着孩子逃避内卷。

我们VIP群里有一位妈妈在去年就通过自雇方式获得了日本高度人才签,现在孩子也在日本求学。

很多人在纠结是通过高才计划,拿香港身份让孩子上香港八大,还是去日本求学,减轻压力?

其实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日本和香港高才计划均可以一人获批,全家受益,而且拿到身份均能享受到本地人拥有的各项福利。

但两者都是有难度的,比如日本获批条件复杂,香港身份从获批到拿到永居身份时间跨度长。

如果已经满足了条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日本是慢文化,香港则是快节奏。

两者虽然同属东亚文化圈,但仍存在很大的语言、生活习惯等的隔阂。

如果要去日本,即便没强制要求日语能力,长期生活,多少会点还是更方便,不然容易感到孤独,与社会脱节。

所以没有勇气学日语,也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日本可能并不合适。

而去香港生活,就像是居住在内地一线城市,生活习惯和语言有很大共同之处,从内地过去,适应难度相对小于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是否能顺利找到工作

日本高才是要在申请前就在日本有工作或者自雇,获批后更是要长期在日本生活或就业。

香港高才获批前没有工作要求,获批后才要求去香港工作,这给了不少新港人缓冲的机会。

3、孩子适合哪种环境

绝大多数拿身份的家庭均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日本有很松弛的公立教育,也有内卷严重的私塾。

如果想要享受它免费的公立教育,就要承担自由的代价。

因为学业压力小,孩子15点左右放学后就自主安排,这就意味着需要孩子有强大的自律性和内驱力,同时家长也要放开手让孩子去探索。

香港的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卷,因为距离内地近,很多获批了香港身份的家长是在内地接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再去争夺香港八大的资源。

距离近,恋家的孩子周末都能回趟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英人才,迎来红利期

有人笑称:精英人士,谁还没有几本护照。

全世界都在抢人才,搞定身份一定是精英人士未来的红利。

这如同好几年前赶上好时机,买房实现财富自由一般,未来拿到发达地区或国家的身份,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逃避血海一片的内卷,自己又能实现事业丰收,一本万利。

但不管是中国香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才计划,坐享教育、医疗社保、事业发展等的福利,前提是要去做贡献,而不是坐收渔利,即保持利他心理。

人才计划制定者不是慈善家,各个国家缺的也不是人,而是高级人才。

就算前期因为实力通过了人才计划,但想真正留下来却是非常困难。

比如2020年香港立法会发表全球争夺人才《研究简报》显示,2010至2019年获批的中国大陆人才中,只有12%在香港工作、居住满7年成为永久居民;

而根据高才通协会接受媒体访问时估计,只有不到20%的获批者最终来港定居。

由此可见,即便数以十万计人到港,能真正留下来的人还是少数。

香港不是个例,这在各个国家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