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魔幻、赛博朋克,火锅之城、温泉之都……江水与巴山相拥,传统与现代交融,重庆,正迸发着澎湃的文旅消费活力。

文旅兴,百业旺。近年来,农行重庆分行持续加大对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打造“金融+文旅”有效路径,为不同项目量体裁衣,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催生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让山城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焕发新光彩。

激活地方文旅产业造血能力

助力武隆别样“出圈”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百年大自然鬼斧神工,在武隆造就了三座天生的石拱桥。桥高数百米,横跨于深邃的峡谷与苍翠的山峦之间,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桥下小道,林木清秀,微风徐徐,飞泉流瀑遍布其间。武隆天生三桥景区具有雄、奇、险、秀的喀斯特景观,“鲤鱼跃龙门”“一手遮天”“大刀倒影”“神鹰天坑”……一众特色打卡地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生三桥景区“神鹰天坑”景点。李金摄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质效,武隆区计划对其辖内仙女山部分区域实施改造,但因资金短缺一直推进缓慢。今年1月,农行重庆武隆支行牵头向区内旅游经营主体武隆区旅产集团发放拟上市发行的旅游景区公募REITs项目特许经营权购买贷款,成为推动当地文旅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助力。

作为重点5A级旅游景区公募REITs项目,从计划到落地农行面临了重重挑战。“该项目模式新、金额大、环节多,同步存在资金回收期长,景区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起初进展十分缓慢。”据农行重庆武隆支行客户经理刘树人介绍,为了消除推进过程中的障碍,该行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进行专项对接,强化同业、政银协作,与武隆区委、区政府建立银政会商机制,做好定期调度,最终通过“旅游景区特许经营权购买贷款”破除了项目发展的“瓶颈”。

从推进可行论证、方案设计、快速审查、落实用信,到贷款报批,农行强化分支联动,坚持对该项目进行优先受理、优先支持、优先审批,同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推动项目贷款实现了快速投放。“这笔资金有效支持了天生三桥和龙水峡地缝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对旅游运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武隆区旅产集团融资部相关负责人说道,今年以来,武隆天生三桥景区先后接待游客84.6万人次,相较去年同比人次上升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生三桥景区升级打造的360°旋转电梯。李金摄

该笔贷款是农行重庆分行多年来护航武隆旅游发展的有力印证。踏上旅游开发“一次创业”征程以来,武隆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成功探索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旅游富民的“武隆样本”。如今的武隆,旅游大巴车流如织,自驾车辆络绎不绝,游客排队有序井然……2024年1-4月,武隆区累计接待游客1373.78万人次,同比增长11.25%。数字的背后,是金融和文旅的携手并进。

“在武隆推动旅游开发的30年发展历程中,90%以上的重点文旅项目都有农行支持的身影。”刘树人表示,农行同武隆结缘于1994年向当地仙女山林场投放第一笔贷款,从2010年起,该行先后为武隆旅产集团投放贷款,支持了仙女山景区、芙蓉江景区、芙蓉江索道、接待中心、印象武隆景区、天生三桥电梯和仙女山室内滑雪场等多个核心景区和旅游项目建设。同时授信一定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为景区日常维修维护和营销宣传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与此同时,该行还以“商户e贷”“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为抓手,先后向仙女山上3000余户农户和景区商户发放贷款,倾力支持乡村旅游和文旅产业发展。

在农行多年持续助力下,“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喀斯特风貌走进越来越多的大众视野,“三次创业”的武隆旅游迎来“三十而立”,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到“支柱产业型”转变升级,从“穷乡僻壤”蝶变为如今的“人间仙境”。

支持县域产业提档升级

农户吃上“旅游饭” 增收路更宽

武隆区双河镇第一家标间式农家乐在2009年建成,当地最大的一家农家乐在2016年建成,从首家到规模最大,这样的成就见证了肖玉梅多年的不懈努力,也是武隆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体现。

2009年,受到旅游区开发带来的利好,在丰都务工多年的肖玉梅决定回到家乡新春村经营农家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就差那么一些资金,农家乐就开不了张,挣不了钱。”时隔多年,肖玉梅回忆起当时的困境,十分感慨。农行重庆武隆支行客户经理傅小康在日常走访中得知了她的难处,考虑到肖玉梅的勤奋实干以及乡村旅游良好的发展潜力,傅小康迅速为她争取到3万元资金支持,不久后,当地第一家农家乐正式开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小康日常走访了解肖玉梅经营情况。李金摄

肖玉梅所在的新春村气候宜人,夏季温度通常也只攀升至二十几度,是避暑的绝佳胜地。农家乐一经开业,便迎来了炎热季节客人潮涌的盛况,常常一房难求。为此,肖玉梅计划打造一家更大规模的酒店,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客流需求。然而,规模扩大所需投资也将成倍增加,如何填补这个资金缺口?肖玉梅再次找到了傅小康。

“当时的小额贷款对肖玉梅的资金需求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傅小康表示,肖玉梅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农家乐经营户中十分普遍,“对于上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经营者,我们应该要推出更加灵活、更契合农户实际经营的金融产品,才能达到他们合理的资金需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傅小康专门撰写报告向上级业务部门详细说明本地农户的资金需求情况,并积极争取更高额度的贷款支持。不久后,农业银行发放5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肖玉梅个人生产经营之需,成为农行重庆武隆支行对农家乐经营者发放的首笔大额信用贷款。“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没想到傅经理这么上心,没有农行资金支持真的没有我后续的发展。”这笔资金让当时筹钱无门的肖玉梅十分感动。两个月后,占地50余亩、有上百间客房的全新农家乐如期开张,成为了当地规模最大的乡村酒店。

如今,在双河镇木根村、新春村及周边村社,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开门迎客。为更精准地满足农户经营需求,农行重庆分行多次对当地农家乐产业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了肖玉梅等经营群体的经济状况、经营实力和行业盈利潜力,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升级。从2010年的3万,到2014年的10万,到2019年的30万,再到现在的50万,农行“农家乐贷”最高额度逐渐攀升,成为当地农户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也见证了农行重庆分行在支持县域特色产业过程中的不懈探索。“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当地两镇一乡每一个村最大的农家乐几乎都是农行支持发展起来的。”傅小康说道。

除了经营农家乐,当地农户在旅游淡季还积极从事种植高山蔬菜、饲养猪牛等农业活动。“农家乐带头人肖玉梅就承包了3000亩山林,今年春笋收获时节,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一百万多万元;石坝村一养殖户最初只有十头种牛,如今加上小牛犊已经有一百多头牛了;石龙村一生猪养殖户由最初只有七八十头,现在常年存栏五六百头,年出栏一千多头生猪……”谈及当地农户家中产业,傅小康如数家珍。深耕当地县域多年的农行重庆分行,成为了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该行通过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创新推出乡村特色产业金融服务产品,帮助农户们实现了多渠道发展,为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增长,也为当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助力。(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