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不吃酱油?厨师一语揭开秘密:主席对酱油有阴影。
程汝明作为毛主席的专厨,在他的的印象中程汝明讲述着毛主席对待做菜的独特态度。
其中最特别就是他清晰地记得,毛主席曾特意交代不要在菜品中加入酱油,尤其是在红烧肉这样的经典菜品上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特别是毛主席居然不爱吃酱油更是让这位厨师百思不得其解,毛主席为何如此独爱不加酱油的菜品呢?难道是因为对酱油味道的厌恶?直到多年后毛主席才亲自下场解释缘由。
那时候的毛主席还是一位生活中乡下的青年。毛主席的家里有一间简陋的小作坊,专门用来制作酱油。
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就在这样的天气里,这时候酱油桶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在发酵的过程中,桶里竟然长出了许多白色的点点。
起初毛主席以为这是酱油发霉长毛了,但当他近距离观看时,才发现那些白点在移动,原来是一群小小的蛆虫在里面蠕动着。
这个发现对于年少的毛主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他从未想过自己所熟悉的酱油竟然会有这样的变化。
从那以后,毛主席再也没有碰过酱油。那份心理上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即便是自己最喜欢的红烧肉,只要放了酱油也不愿意吃。
当然作为毛主席的厨师自然也有过人之处,他是个十分敢于创新的人。当他得知毛主席不吃酱油时,反而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调味方式。
因为少了酱油,他就用心调配糖和盐,将红烧肉烹制过程中加入糖色,使得肉变得咸甜适中,颜色也鲜亮。这种新颖的做法不仅给了毛主席惊喜,更让他对程汝明的红烧肉情有独钟。
此外毛主席对饭菜并没有太多挑剔,只要朴实即可。毛主席对于菜肴的摆放也从不苛求,他对华而不实的装饰并不感冒。
程汝明经常轻轻地把菜装进碗里,随后用另一个碗盖在上面,以防止食物晾凉。这是他的习惯,也是对毛主席的尊重。
毛主席虽然地位崇高,但他却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与普通人并无二致。
1960年,当时国家的粮食收成不尽如人意,物资匮乏,全国上下都在为艰难的时局而努力。毛主席作为领导人带头表率要勤俭节约,以共度难关。
程汝明是毛主席的私人厨师,他对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他看到了日夜为国事操劳的毛主席不再食用肉,担心他的身体会出问题。
于是程汝明心生一计,决意以献一巧的方式,为主席添补营养。
程汝明精心准备了一盘葱花饼。他在和面的过程中加了猪肉,之后更是在葱花间掺杂进肉粒。还这些肉丁被巧妙地隐藏在了饼中,不易察觉。
就这样,毛主席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摄取些许肉类营养。晚餐时,香味四溢的葱花饼摆在了主席的餐桌上。毛主席品尝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并没有没有察觉到葱花饼中隐藏的肉。
程汝明看到后十分喜悦,之后继续按照这种办法在菜中参肉。然而,时间久了,程汝明的小心机终究难以瞒过毛主席的眼睛。
一次晚餐后,毛主席留下了程汝明。“程同志,你做的葱花饼我吃得很满意,但是我发现你为了我多添了些肉。现在是特殊时期更是要以身作则,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从那以后,程汝明再也没有在饼里藏过肉。他知道,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在厨艺之外,程汝明的为人处世更是令人欣赏。他除了做菜外还十分关心主席的身体,这些品质恰恰是当时那个乱世中最为珍贵的。
程汝明为人也十分低调,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本分。毛主席看到了程汝明身上所蕴含的品质。
而且他每一道菜肴都是用心制作,每一份菜肴都是对毛主席关怀真挚的表达。
参考资料: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