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作家和一个退伍军人与一个叫贾浪沟的村庄

作者/孙树恒

贾浪沟村又热闹起来了。

地处清水河县喇嘛湾镇东侧的贾浪沟村,这是一个丘陵特征的村庄,黄色的土地充满着真实意象,沟壑纵横,沟内古树参天,溪水潺潺,草木葳蕤,鸟语花香。沟南坡是层层梯田,沟北坡是依坡而筑的窑洞和房舍。住着一百多户人家。

村庄日子无声无息,简单的生活循环往复,无数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又如同从未发生过,皇屹是一个不甘寂寞好喜欢风雅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屹从三月份开始就把基地的房子打扫了不知道多少遍,用铁锹把园子的荒草铲干净了,院子里桃花落了,杏花开了,飘着浓烈的花香。他心里踏实下来,只等城里的朋友来。

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原主席、作家哈斯乌拉又带领一些书画家、摄影家在 4 月 24 日和 5 月 20 日 先后两次到贾浪沟村,这也让皇屹盼望已久了,心里“文化壮乡”的心愿也托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屹说,贾浪沟村也是有文化的村,许多老人都读过私塾,有不少人考上学以后出人头地了,就是没有考上学的人都已外出打工,留下的村民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八十岁很普遍,九十岁也不稀奇,是一个被遗忘的“留守村”。

皇屹是一个复原军人,善于交友,热情好客,喜欢书画。经常招呼一些城里朋友来贾浪沟小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时任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席、作家哈斯乌拉和作家、摄影家王健、作家侯世平等文友也来到了贾浪沟,是爱好使然,他们与皇屹成为了好朋友,与皇屹父亲聊天,与村民进行交谈,淳朴善良的民风,山清水秀的地方,他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皇屹说“父亲老了,我再没有外出”。

哈斯乌拉主席满腔热情,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想为作家艺术家和贾浪沟村做点事。跟皇屹立即找到镇领导,准备在贾浪沟村成立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的创作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屹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他身体健壮,当兵复原后又回到了村庄,他舍不得生他养他的村庄。保持着一贯的坚韧和追求,重新打量村庄和自我,有时望着屋顶无法入睡。夜晚的村庄如此安静,没有风的时候,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

风一直在吹着,但是缺的是清新的文化的风。皇屹主动腾出自己闲置的家院,无偿给基地做办公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员们自己动手整修窑洞,拿锹镐在院内修路、铺院、整地、植树,搭建脚手架,为开会、搞笔会搭一个诺大防风雨的大帐篷;春天需要种菜翻地、果树剪枝,会员便不辞辛苦一连几年浇水挖地、攀高剪枝,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创作基地的新家园。从此,贾浪沟就成了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的一个安在农村的家。

2013年4月29日,在这里举行了庄重的“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贾浪沟创作基地”揭牌仪式。时隔十一年,原主席、作家哈斯乌拉又制作了新牌子挂上了,预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员把贾浪沟村当作心灵的安处,在喧嚣的环境下去寻找一种自洽和平静。用文化唤醒偏僻的乡村,用文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为了使这个沉寂的山村活跃起来,国家一级演员郝千平用高音喇叭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晋剧唱给全村人听;著名歌唱家李国玉走进窑洞深情地为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高唱《我的父老乡亲》;著名书画家昝仙山认真地给喇嘛湾镇的中学生们传授学习书法的秘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家王健把辛苦拍摄了贾浪沟一年冬夏春秋四季的摄影作品赠给喇嘛湾镇政府......诗人了了和媒体人张蒙侠…等多次撰文向公众推广贾浪沟村。

基地的小院里时常传出村民与我们联谊的欢声笑语。随着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更多的书画爱好者,他们纷纷申请加入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

会员和村民交往成了朋友,于是,会员们把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小米、绿豆、糕面、胡油、豆腐,大蒜和海红果等绿色农副产品带回来,成为会员们和村民的一种快乐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浪沟村让文艺家接地气,找到一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表达一种对这片土地的心境和情绪。

2013年10月13日,清水河县喇嘛湾镇贾浪沟村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文化活动,那就是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在这里举办“喇嘛湾-贾浪沟书法摄影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余幅作品把喇嘛湾镇会议室布置得琳琅满目。这里既有通俗文艺研究会的知名书画家,还有这几年当地涌现出来的书画爱好者的作品。有行草隶篆各种书体,有国画山水花鸟人物,还有当地风情摄影作品等。展览了二次。

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举办了晋剧专场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贾浪沟创作基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级文化社团组织,如“内蒙古青少年书画协会采风创作基地”“呼和浩特市文联采风活动基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联”“内蒙古书画艺术联合会传习创作基地”等先后在这里设立了采风创作基地。文艺家身心得到了锻炼,创作就更加贴地气,更加感到人民需要艺术。用文化艺术装点偏僻山村的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身心,提高了创作水平,好多接地气的书画作品参加了自治区和国家的展览。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来了金凤凰,硬是把一个原始的、默默无闻的贾浪沟打造成一个国家三A旅游风景区“泉寿湾”助一把力。“泉寿湾”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是时任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的著名书法家郭瑞金题写的。泉寿湾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名胜、被清水河县政府列入县域旅游线路。村里将基地任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年来,继哈斯乌拉首任主席之后,先后又有赵燕强、米保林接过了接力棒,薪火传承。热情地把歌声、字画和照片送进窑洞,频繁来往,年复一年。

2022年9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贾浪沟创作基地建立十周年活动。

至今基地创建已经十二年,两个基地创建人和忘年交,手紧紧握住在一起。面对哈斯乌拉主席,皇屹把自己和村庄放在大时代里去观察,能够厘清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变化。

哈斯乌拉主席特意给皇屹带来了自己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集外集》和《醒梦天涯》

基地驻地挂满了书画,又增加了一些书。哈斯乌拉说,“不老的文学,文学创作让人愉悦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屹感慨,跟文艺家一起,让他找到了一种自信,他觉得自己虽然书画水平不高,但有了生活的意义。要向老师学习文化知识和文艺创作技巧,要让传统文化在贾浪沟村开花结果。

刚刚回来的通研会原主席、作家哈斯乌拉说,现在贾浪沟村鲜花盛开,泉寿湾旅游区旅游人爆满,歌舞声喧。 并赋诗一首:“

布谷晨袭贾浪沟,

老牛不耕崖下畴,

村翁一笑窑门暖,

皇家台院歌舞稠。

壁立沟深古今秋,

弯路飘游进村头,

诗书点绿山依水,

泉寿旖旎竞风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