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个平凡又伟大的人,他伟大是因为呕心沥血一生,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平凡是因为他始终把自己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放在一起。

毛主席在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新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他和他的革命伙伴一起,努力的想要为这个民族做出点成绩。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毛主席曾选择了参军,在军中,他曾有过两个结拜兄弟,但随着时局的变化,毛主席的这两个结拜兄弟,一个成了铁匠,一个则成了农民。

多年后再相见,只道人事沧桑。

湘江结义

1911年10月10日,一场志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兵变在武昌爆发,中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在这一天被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民国的建立,让无数的青年人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当时还在湘乡驻省中学堂求学的毛泽东深受影响,于是便决定参军。

毛泽东收拾行囊来到了新军军营,但在报名时,却遇到了麻烦。

新军军营规定,必须有可靠的熟人做担保,才能加入军营。

毛泽东犯了难,他一个学生,到哪里去找什么担保人,就在毛泽东为难时,从军营里走出来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朱其升,是军营里的士兵,他刚结束完训练准备回宿舍,就听到军营门口传来的声音,朱其升原本是想去看热闹的,凑近一听才知道是有人想参军,却没人担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其升看毛泽东身形高大,说话也很斯文正派,便问毛泽东为什么想参军。毛泽东回答道:青年人就是要为了革命而尽力。

朱其升一听这话,顿时感觉这个年轻人不一般,于是他便主动提出为毛泽东来做担保人,谁知道报名处的士兵却说,一个担保人不行,最少需要两个。

朱其升对毛泽东说:你在这等我,我再去给你找个人。

没多久,朱其升就叫来自己的战友彭友胜回到了军营门口,一起来为毛泽东做担保。

彭友胜是副班长,虽然军职不算高,但有了朱其升和彭友胜做担保,毛泽东顺利的加入了新军,在登记手册上写下了“毛润之”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入新军后,毛泽东被分到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每个月会有7块钱的饷银。

巧的是,毛泽东和朱其升、彭友胜两人分到了同一个宿舍,两人比毛泽东年长几岁,对他照顾有加。

新兵参加训练时,朱其升和彭友胜在空闲时,总会跑过来指导毛泽东练枪,不厌其烦的帮毛泽东解决各种小问题。

朱其升、彭友胜和毛泽东完全不同,他们两人都是没读过书,为了讨口饭吃才来军营当兵,但毛泽东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是个正经的知识分子。

有时候在宿舍时,毛泽东经常会给大家讲四大名著里发生的故事,没几天时间,毛泽东就成了宿舍里的香饽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是自己初到军营认识的人,毛泽东对朱其升和彭友胜也格外的不同,三个人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毛泽东时常语出惊人,朱其升逐渐觉得这个年轻人和别人不一样。

朱其升和彭友胜对毛泽东照顾有加,有时候伙食好的时候,总是把碗里的肉留给毛泽东,天气冷了就多给毛泽东准备一件棉衣。

在相处中,毛泽东了解到了朱其升和彭友胜的身世,两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朱其升原本在铁匠铺打工,有时候连基本的一日三餐也满足不了,后来赶上了辛亥革命,为了生活,朱其升索性辞了工,来军营当兵。

彭友胜家里是农民,但那时候农民都是干着最累的活,却填不饱肚子,辛苦种的庄稼不是交了税就是给了地主,同样是为了生活,彭友胜决定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之后,毛泽东和朱其升、彭友胜之间的友情越来越深,没事干的时候,毛泽东就教二人写字,还帮他们写家书。

三人逐渐成了至交,毛泽东也将朱其升和彭友胜看做自己的兄弟,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操练,三个人总是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