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顾炀威)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如约而至。5月22日,南京举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南京鼓楼区中山码头江面上,十余只黑嘴鸥在空中展翅盘旋,三五成群的“微笑天使”江豚追逐嬉戏……近年来,随着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闯入”南京人的“朋友圈”里,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美丽南京”画卷跃然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南有紫金山,北有老山,中间有长江。从中华虎凤蝶到宝华玉兰,这些珍稀动植物的发现都是在南京。这也说明了南京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早、历史长、物种丰富。”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专家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备新对南京生物多样性特点和重点野生动植物名录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据介绍,为摸清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让动植物们更好地“定居”,2021年10月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开展全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综合近几年调查结果,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

“对生物多样性的探索,总能有新发现。”2024年5月15日,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在六合区龙袍长江湿地公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创造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种类、数量在江苏南京的新纪录。

近年来,南京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编制《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了106块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区域的全覆盖。

在活动现场,南京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被正式授牌,南京江豚城市公园等9家单位入选。“这些体验地涵盖山林、平原、湿地等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极大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入融合,也能让公众沉浸式感受生物多样性魅力。”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处长吴豪介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