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由于工业基础太差,经济实力也不行,因此在海军建设方面颇为艰难。想拥有航母、战列舰、重型巡洋舰之类的大型军舰根本没有可能,造不出来也买不到,唯一现实的就是发展近海/内河防御力量,也就是小型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组成的黄水海军。其中在炮舰这块搞得还不错,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建造了一批长江炮舰,火力上明显强于列强的同类炮舰,特别是日本的长江炮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之下,日本的长江炮舰火力弱多了。日本的第一代长江炮舰“隅田”级配备2门60毫米火炮,4挺6.5毫米机枪,还有1挺陆军用机枪,排水量仅120多吨。第二代长江炮舰“鸟羽”级,配备2门76毫米火炮,6挺6.5毫米机枪、1挺陆军用机枪,排水量215吨。还有“宇治”号炮舰,虽然排水量有600多吨,但武器配备为4门76毫米火炮,3挺6.5毫米机枪,1挺陆军用机枪,火力也很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跟其他列强的长江炮舰对比一下火力,像美国代表性的“吕宋”级炮舰,配备2门76毫米火炮和8挺7.62毫米机枪,排水量350多吨。英国最强的内河炮舰“昆虫”级配备有2门152毫米主炮,2门76毫米火炮,6挺7.7毫米机枪,排水量600多吨。别看纸面上火力和吨位还不错,但是“昆虫”级航速太慢,最大航速只有14节,同时干舷太低了,风浪稍微大些适航性就很差。152毫米主炮是老式舰炮,从前无畏舰上拆下来的,技术明显落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