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秦怡

5月21日,据媒体报道,多个电商、社交平台上都有论文代写的身影。一家以“代写论文”为主营业务的工作室,在4月接到了600余单的论文业务。中介宣称的“老师代写”,毕业生眼里的“专业写手”,不过是深谙降重之道的论文剽窃者,或使用AI写作的外行人。(新京报)

一篇字数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毕业论文,一个下午就搞定。更叫人震惊的是,为博士毕业论文代笔的竟然是职高生,写出的文章真的能达到要求吗?显然不可能。在代写论文这条灰色产业链上,AI技术正在成为帮凶。

AI在论文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香港大学曾公开表态,禁止学生在校内课堂、功课、考评和考试中使用AI,否则会当成抄袭处理。即便是支持一方,也认为AI仅仅是辅助工具。

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作,基本要求就是原创。无论是找人代笔,还是AI代写,毫无疑问都是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都应该严惩。

去年8月,我国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其中,草案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今年以来,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在内的高校,都明确要求严查论文中的AI代写情况。

从“枪手”“捉刀”到“AI代写”,论文代笔现象为何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毕业论文是大学生获取学位的重要评判。大学生投机取巧地将时间精力用在寻求代笔渠道上,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论文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只看中查重率,不注重论文的原创性和创造性。

当AI成为多数人写论文的辅助工具时,如何在技术革新主导的论文写作实践中建立起新的规范,乃至改革学位论文制度本身,才是当前教育正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