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2024全国科技周

和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脚步临近

以及北京大学2024年

劳动月的开展

北京大学

科技点亮生活校园科普

暨劳动月成果展示活动

如约而至

本次活动布置了丰富的展位

在去年的基础上

增加了学生科技团队

还安排了多场科普讲座

准备了众多礼品

5月25日上午9点—15点

北京大学恬园草坪(东侧门内)

期待您的光临

主办方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协办方

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

北京大学教务部

承办方

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极客实验室、青年天文学会、医学可视化协会、北大附中

展位介绍

展位1

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中国物理学会认定的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学院积极加强公共科普服务功能建设,立足学科优势、传播物理文化,面向北大师生及海淀区中小学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科普,致力于让科学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去年以来,物理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已连续开展12场进社区、4场进中小学科普活动,7场青少年进北大活动,搭载思政实践平台创新开展12场“思政实践+物理科普+科学家精神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吸引200余名物院学子参与,累计志愿服务受众超1000人次,受到校内外媒体的20余次宣传报道和活动受众的广泛认可。

物理科普志愿服务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和报国情,让传播物理文化的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展项:

(1) 液氮磁悬浮

(2) 静电实验

(3) 光的偏振

(4) 鱼洗盆

(5) 饮水鸟

(6) 液氮冰淇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2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强大的师生科普团队,结合多年的科普活动经验及大众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量科普教具和演示实验。如包含有实物元素周期表展窗及其对应APP的元素周期表系列科普产品、展示不同颜色产生机理的颜色系列展架、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电池套装等,这些科普教具不仅具有新颖性,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同时还能够结合现象讲述背后的化学原理,有效地传播了化学知识和化学学科前沿,对于消除公众对化学的误解、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项:

(1)“APP”游戏做题

(2)颜色系列演示实验

(3)护手霜DIY

(4)电化学反应演示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3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2013年重修,面积996平方米。一层为动物多样性展区、二层为植物多样性与演化展区、地下一层为馆藏标本储藏区。目前本馆保存着5万多份采集自中国各地的动植物标本。此外,还藏有少量来自日本、朝鲜以及苏联时期莫斯科大学交换或赠送的标本。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主要通过虚拟标本馆与实体标本馆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互动项目,如植物蓝晒、版画印制、叶拓、羊毛毡制作等内容。此外也开发了一些标本馆周边文创产品如台历、笔记本、明信片等。

展项:生物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4

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牵头建设的“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塞罕坝国家站”)是北京大学首个国家野外科学研究台站,入选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塞罕坝国家站多年来在生态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多途径开展科普教育,积极拓展科普内容的广度及深度,挖掘并提升“塞罕坝精神”的科学内涵。

展项:

(1) 种子展示

(2) 气孔观察

(3) 干花黏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5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发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地空精神,以科研为基础,以科研人员为核心,建设优质科普资源,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入选“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在北京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演化·生命与地球的互动”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

展项:

(1)精品科普展

(2)《万龙离巢》VR互动短片

(3)磁力线溯源

(4)遥感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6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脑小队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旗下的老牌志愿服务团队。自2008年3月26日正式成立以来,电脑小队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学,已组织近百次活动,招募逾百名志愿者,提供了数千人次的技术支持。电脑小队平均每学期组织2—3次技术支援活动,每次解决近百个技术问题。始终致力于用满腔的热忱和专业的技术,为学校师生提供电脑问题的咨询和处理服务。从2022年起,电脑小队活动开始采用“讲座+维修”形式,在解决电脑问题的同时,面向客户普及电脑基础常识。在1024新工科文化节等活动中,电脑小队的展位面向全校同学,提供电脑科普、拆机体验等互动,旨在让大家更了解、更善于养护自己的电脑。

展项:

(1) 拆机体验

(2) 传单宣传

(3) 知识问答

(4) 教程视频播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7

工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入选“2021—202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为目标,依托北京大学工学院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资源要素,通过深化科普和科学家精神教育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普研学、科技培训、研修实践、夏/冬令营、创作传播优质科普资源,在为科普工作贡献重要力量的同时,在2021年通过中国科协首批认证的“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促进公众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展项:

(1) “潜翔I”无人跨域航行器

(2) 多智能体无人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通过科普讲解、动画视频、参访体验、动手实践等手段开展环境知识科普,引导公众认识人与自然,共享绿色生活。环境知识讲起来:学院唐孝炎院士主持制作大气污染系列科普概念动画;胡敏教授主持推出臭氧污染—环保小课堂系列视频;朱彤院士在CCTV-1《开讲啦》节目,为大家揭开珠峰与臭氧的神秘面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气超级站观测平台,定期开展公众开放科普活动;多年来,通过暑期课堂、校园开放日、环院文化节等活动和摊位展示,向老师同学们讲解环境学科知识。环境行动做起来:作为校园里的“绿色先锋”,学院师生精心制作了不同门类的贴纸传递环保理念;“PKUair北大空气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呼吸健康与室内空气质量的科普;韩凌老师在北大校园、周边社区推动“厨余垃圾堆肥再利用”的环保实践。

展项:

(1)一口气快速测疾病

(2)空气毒性智能监测

(3)微生物驱动生物电池

(4)校园水体监测和识别

(5)环保知识问答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9

极客实验室

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主管,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跨学科动手实践生态平台。极客实验室主张:跨越边界、专注极致、自律自由、追求真善美。鼓励学生在交叉的领域中探索,诸如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人文、科技与艺术、人文与艺术、教育与生活、美好与幸福等。

展项:

(1)极客黑科技——机械狗、格斗机器人、仿生机器蝠鲼、仿人机器人

(2)航天与虚拟现实——万户无人机、哈浮飞行相机、模拟飞行、虚拟现实音乐游戏、vision Pro体验

(3)黑科技创造——3D打印机、多模态发音数据采集器、激光切割名片

(4)非遗手艺人——电烙铁画葫芦、拓画

极客美学生活馆——动手制作流沙灯

(5)草图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10

青年天文学会

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学生社团)简称青天会,是北京大学品牌社团之一。天文观测领域,青天会每周在校内静园草坪组织例行观测,每个月组织前往京郊山区、内蒙古草原等地进行外出观测,辅以专业的星空导览讲解,带领北大师生认识恒星与星座,及其背后的中国、西方古代神话故事。学术科普领域,青天会形成了科普讲座、学术沙龙、青天讲堂等一系列学术科普体系,是兼有面向社会大众、面向北大师生、面向专业研究者的多层次体系。社会工作领域,青天会近年多次前往云南、贵州等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当地中学、图书馆进行天文公益科普工作。此外,青天会自编科普读物《青天指南》已更新至第九版,受到了来自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11

医学可视化协会

医学可视化协会成立于2018年3月,秉承着“热情、创新、合作、务实”的宗旨,协会自成立以来与师生分享了许多医学可视化知识。作为一个立足医学,结合艺术的社团,医学可视化协会在医学部与本部都积极进行创新科普活动。协会在逸夫楼一层大厅举办了主题画展,其中包括解剖绘图大赛的优秀作品,为医学部增添一抹艺术的颜色。同时,作为唯一一家参加了北大团委举办的科创学术成果展的医学部社团,医学可视化协会将医学插画带到了燕园,让不同专业的同学感受到了医学的魅力。

展项:

医学可视化挂画、人体模型、3D人体模型

(1) 体验人体骨骼拼图

(2) 通过图谱和3D软件,辨认常见人体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12

科普讲座

近年来,北京大学学生科普成绩突出,已有多个学院成立了学生科普讲师团,同学们深入社区和中小学,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服务了社会,也提高了自身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本次活动我们请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生讲师团牵头,联合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空间学院和工学院,将在现场推出14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13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科学育人、全员参与、学科融合、协同发展”为科学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于2023年成立科协和科学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大中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融创课程体系。学校在北京大学各院系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多个科普教育基地,大学、中学教师联合研发、实施大中贯通课程。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全国科普日展示、科技节等,并积极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校园和社会,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展项:

(1)多面体灯具展示+现场互动(猜测多面体展开图)

(2)立体几何灯具展示+现场互动(对照灯具做高考数学题)

(3)烙画作品展示+现场体验书签烙画

(4)椭圆规作品展示+现场互动问答

(5)摆线绘图机作品展示+现场互动问答

(6)千层镜作品展示+科幻载具作品展示

(7) 展板和高考答题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位14

北京大学劳动月成果展

劳动月以日常劳动、技能竞赛(展示)、志愿服务、主题讲座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标要求,全面营造爱劳动、劳动美的校园文化,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次劳动月成果展示活动将展出各个院系劳动教育课程及劳动实践活动特色成果,现场还将展示各院系劳动实践特色项目,如《工程技术基础与实践》课程体验、创意性实践小课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奖品介绍

本次活动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奖品,一等奖价值100元左右,二等奖30元左右,三等奖20元左右,到场领取集章卡,参与展区活动,即可获得摊位印章。凭借印章数兑换奖池抽奖资格,印章数大于等于8时获得一次抽奖机会;盖章数为16时获得两次抽奖机会

Tips:在不同展位参与相关活动还可解锁隐藏的定制礼物哦。

转发本推送在朋友圈集赞满30个,当天可凭截图兑换一次抽奖机会!(仅限前100位朋友,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5月25日周六,北京大学恬园草坪(东侧门内),期待您的光临!

关于“科技活动周”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科技活动周”的批复》(国函〔2001〕30号),自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具体工作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关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批复》(国函〔2016〕194号),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于2016年11月25日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30日,中国科技界第一次拥有属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关于北京大学劳动月

根据《北京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每年5月设为学校劳动月,集中进行劳动主题教育、劳动实践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

来源:“北大科协”公众号

“202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精彩连连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