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三国已灭,为何堵不住众口悠悠?

曹魏三代稳定局面,司马氏治下汉族衰落,反差何以如此悬殊?

司马懿曾自豪地说我“代汉室,继统绥天下”。然而当他的后人真正掌控大权,推翻曹魏建立晋朝后,是否就真的能够“继统绥天下”了呢?

一代英明的曹操治下,三国鼎立;司马懿隐忍多年后一统天下。曹魏时期与司马氏时期,治世效果何以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历史轮回,江山易主,民心却各有归向。三国已灭,堵不住众口悠悠,正是这个留给后人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乱世中曹刘孙三足鼎立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自然灾害频发,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豪杰趁乱崛起,各自割据一方,逐鹿中原。其中,曹操依附汉室,控制北方;刘备据蜀汉中;孙权则掌控江东吴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用兵如神,统一北方

曹操是这乱世中第一个建立稳定政权的人,他凭借过人的军事和政治手腕,迅速统一北方,稳定了中原局势。他用兵如神,先后击破吕布、袁绍、袁谭,战无不胜。

在政治上,他迎汉献帝到许昌,依附汉室体系治理北方。他采纳谋士之言推行“裴政权移”和“推恩令”等措施,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北方在曹操治下逐渐走向繁荣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先霸西川,后失荆州

与此同时,刘备在西川地区逐鹿,先后占领益州和汉中,奠定西蜀基业。凭借诸葛亮等谋士之计,刘备击败曹操,夺取荆州。

一时间,“曹刘两家声势强,对峙相持”的局面出现。荆州成为两家争夺的焦点。后来孙权趁机攻取荆州,刘备一夜之间从天上掉到地下。

这一失误成为刘备心头的痛,他一直到去世前还念念不忘荆州之失。可惜时不我与,刘备终究没能再次夺回荆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权波澜壮阔,终守江东

孙权这一辈子波澜壮阔,但终其一生也只能守住江东一隅。他先联曹操打败江东太守黄祖,后又借刘备之力击破吕蒙。孙刘联盟一度牵制住曹操的扩张步伐。

赤壁之战后,孙权一度有望登上中原舞台。但由于对内政斗争的失败以及吕蒙的叛变,孙权始终无法脱离江东,成为真正中原一统的候选人。

最后,孙权也只能抱憾西川,终老江东。他的野心和魄力,终究也只是三国风云变幻中的一抹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司马懿隐忍多年,伺机而动

与三国英雄刀光剑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懿这位最终称王称帝的真正主角,他在三国初期一直保持低调。

曹操机智识人,起用司马懿

司马懿并不是一开始就争三国的。最初,他甚至想要隐居山林,远离纷乱的政治生活。也正因为这样,他并没有引起其他二人的重视。

然而,曹操却敏锐地发现了司马懿的才能与潜力。在经历一次危机后,曹操决定起用司马懿辅佐自己。起初,司马懿极力推脱,但在曹操的再三坚持下,还是接受了任命。

“杀身成仁”般的激烈人生并不符合司马懿的哲学理念,他更看重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曹操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品质与才能,才对他如此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深谋远虑,不动声色布局

成为曹操麾下之后,司马懿并没有火急火燎地建功立业。而是深谋远虑,藏头露尾,在关键时刻给予曹操决定性建议。

和当时“竞逐之士”不同,他不争前名利,甚至有意避开权力的核心。对内心怀抱远大理想,对外则一副隐约其事的样子。正是这种低调的作风,让他在曹操之后逐步掌握大权。

司马懿隐忍多年,就是在这种不动声色中积蓄实力,伺机而动。终于,在曹丕和曹叡相继继位后,司马懿的大计落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司马氏掌权,江山易主

曹操英年早逝,其子曹丕和曹叡接手大统。而司马懿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魏国的实权,最终他的后人篡位称帝,建立晋朝。一个看似长盛不衰的曹魏王朝,就这样在司马氏手里消声匿迹。

曹丕继位后沉迷声色

曹丕在登上帝位之后,逐渐表现出骄奢淫逸的一面。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同时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政事日益疏于照管。

这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在此期间,司马懿不断笼络人心,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最终他取代司马防,出任丞相之职,成为掌控朝政的第一人。

一代明君曹操之子如此不顾国事,其对手司马懿岂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斗转星移,权力的天枰向司马氏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