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28日早上,湖南韶山。

一位62岁的老妇人正在往韶山冲上屋场的东边方向走去,她鬓发斑白,步伐缓慢,神情却十分坚定。早在来韶山之前,她就已经想好,这次她一定要去毛主席故居那里看看。

她就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了片刻,已经62岁的王光美觉得体力不支时,就会停下来歇会,就这样走走歇歇,终于来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一抬头,她便看到了刻在门匾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不由得回忆起丈夫刘少奇曾与这块门匾发生的故事。

将时间拉回到1961年。

那年,刘少奇来参观毛主席故居时,王光美也陪同在侧,一向严谨认真的刘少奇认为“故”字不妥,提出将“毛泽东同志故居”改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并最终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直至1982年,门匾上的字才又恢复成了1961年之前的名称。

王光美不禁感慨,真的是物是人非了。

时隔那么多年再次参观毛主席故居,心里有种不一样的感受。她很认真地看着墙壁上的一桢桢照片、每一个物件,感受毛主席曾经生活的场景,生怕遗漏了什么....而在参观完毛主席故居之后,王光美在原地怔愣了许久,随后说出了一句令人意味深长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王光美究竟说了什么?她为何在1983年故地重游,坚持要去毛主席故居看看呢?

  • 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

1921年,一个名叫王治昌的“革新派”人物,正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一场重要会议。这年,他得了一个女儿,为了纪念这两件重要的事,王治昌给女儿起名为“光美”。

王光美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吃穿不愁的家庭,父亲王治昌曾在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法律,后来又去日本稻田大学留学并改学商科,留学归来后,又成功考取了国内的商科举人。

履历如此丰富的王治昌,自然得到了北洋政府的赏识,于是他被北洋政府委以重任,担任工商司司长,负责管理国家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王治昌一样,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也是大学生,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院。

董洁如为人温和,心胸宽广,对子女十分关怀,这些品质让处于幼年时期的王光美受到了很大的熏陶,甚至影响了她的一生。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王光美,长大后出落得落落大方,单纯,热情,阳光,这些美好的词汇都可以在王光美身上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全国的革命浪潮此起彼伏,王光美也来到了延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去。因为革命,她也认识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刘少奇。

王光美之前在北平与地下党接触过一阵,而她第一次了解到刘少奇,是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上,这本书是刘少奇所著,她从这本书里了解了许多关于共产党的知识,刘少奇的写作水平、知识储备也让她敬佩不已。

参加革命后,王光美被安排到了朱德、杨尚昆手下工作,后来有一次,朱德提出要带着她去看看隔壁的刘少奇。这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而,由于两个人都比较紧张,只是简单握了握手,并没有交谈几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暇之余,康克清大姐会邀请王光美去参加一些活动,这也让王光美与刘少奇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有一次,中央机关周末举办一场舞会,刘少奇和王光美都来了,看着刘少奇的舞步,一向典雅安静的王光美忍不住掩面笑了起来。

原来,刘少奇跳舞时,习惯性地把自己严谨科学的态度一起代入进去,跳起舞来一板一眼的,偶尔会跳几个十分奔放的舞步,这也体现了刘少奇的性格落落大方,不拖泥带水。从这次舞会之后,王光美觉得平素里严肃认真的刘少奇多了一丝可爱。

就这样,两个人逐渐熟络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之前,王光美来到了刘少奇住的窑洞里做客,刘少奇把家里仅有的有些发黑的梨子拿出来招待她,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水果了。

从小就过惯了优渥生活的王光美,盯着这个发黑的梨子,竟不知从何吃起,于是她拿出小刀一圈圈把梨子皮削掉了。削完皮后,刘少奇看着这个甜美浅笑的女子,又低头看着一大串的梨皮完整地连接在一起,不由得心中一动。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两人终于修成正果,举办了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

由此可见,即便出生背景差异很大,在那个年代,一种奇妙的磁场还是将两人连接到了一起。那时候的爱情大多都来源于对彼此的欣赏和仰慕,那是多么纯粹的爱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