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市南川区的"潮汐摊区"火了,成为城市管理以"绣花功夫"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典型案例。

在5月22日举行的2023"发现重庆之美"调查推选活动颁奖典礼暨2024"发现重庆之美"品牌提升行动启动仪式上。南川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姚涛分享了"潮汐摊区"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涛表示,商贩占道经营长期以来是城市管理与执法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南川区通过探索创新推出了"潮汐摊区"模式。

一是精准问需设摊,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通过日常路巡、环卫"吹哨"等方式,开展马路办公、问卷调查,结合群众意见、商家反馈、交通状况以及区域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城市体征数据,按照不占用盲道、不影响安全、不影响卫生、不影响出行、不造成噪音原则,在城市小区、公园设置"潮汐摊区"31 处、摊位 2100 余个,实行早中晚定时、规范定点、统一管理。

二是引导摊贩入驻,变流动经营为定点创收。综合运用现场接诉、设置意见箱、接办"12319"城市管理热线、马路办公等渠道,收集筛选群众反映占道经营类投诉较多的区域,设置摊贩疏导点 36 个,设立公告牌 31 个,引导摊贩"就近入市"。针对年龄较大、货品较多的流动摊贩开展"上门服务",针对应季瓜果集中上市货品量大、难销、搬运不便等问题,专门开设应季瓜果摊位 57 个,免费提供统一规格、标识标志帐篷 20 顶,同时指派专人监控值守数字城管平台,保障果农货物夜间存放安全。

三是推动管理优化,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治理。出台《"潮汐摊区"管理办法》《"潮汐摊区"临时占道自治制度》,明确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等摊主责任,引导摊主签订经营承诺书、摊点文明公约,落实街长、摊位长措施,形成"城管、街长、摊位长"三位一体共治共管格局。

姚涛表示,自设立"潮汐摊区"以来,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 1000 万元,"12319"热线、"12345"问政平台等涉及菜摊菜贩占道经营等投诉举报量下降80%以上。该做法获得中央主题教育第 8 巡回指导组高度评价并建议全国推广,入选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汇编印发,并在全市主题教育大会上书面发言。中央电视台连续 3 个月聚焦报道"潮汐摊区"做法,百度百科收纳"潮汐摊区"词条,全网累计浏览量超 8000 万+人次,网友热评 1万余条。

"下一步,我们坚持边探索边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优化‘潮汐摊区’配套设施和管理办法,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姚涛说。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王淳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