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19日,毛主席居住的中南海菊香书屋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四野三大战将之一”的邓华将军。

毛主席在见到邓华将军的那一刻就说道:“海南那仗打得不错嘛,如果要是晚打两个月,那海南就可能要变成第二个台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上将·左一

按说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大获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主力已被彻底消灭,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解放海南岛本应来说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那毛主席为何会说这样一句话呢?

解放海南岛迫在眉睫

自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全体将士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可毛主席的脸上却涌现出一片愁容,对祖国的统一产生了担忧。

虽然解放军统一全国已经不可阻挡,但国民党的背后还有美国,一旦将蒋介石逼至绝境,那美国必然会插手解放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除此之外,远在北朝鲜的金日成正着手统一朝鲜半岛,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扩张,给予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大量的援助,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那朝鲜战争早晚都会爆发。

因此为预防出现变故,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尽快结束全国统一战争!”

而为了尽快消灭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叶剑英和陈赓在1949年9月28日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广州外围作战计划》,目的就是力争在大陆消灭国民党军队,不让其逃往海南。

然而,当年的10月14日广州虽然获得了成功解放,但逃往海南的国民党军队甚多,还有十余万之众。因此要想解放海南岛,还需要面临一场颇为艰难的大战。

解放海南岛困难重重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扼守南沙群岛的关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解放蒋介石就能凭借海空优势,对中国大陆形成完整的海岸线封锁,届时解放军即使想要出海都会非常艰难。

更严重的是,如果让国民党军队在海南彻底立足,就会与台湾形成犄角之势,那么祖国的统一将会遥遥无期。

而面对风云巨变的国际局势,毛主席深刻明白收复海南岛宜早不宜迟,一旦美国插手,那后果将不可想象。但想要收复海南岛,解放军却面临着几大难题。

首先就是所有指战员毫无海上作战经验,虽然部分战士经历了渡江战役,积累了些许水上作战经验,但与渡海作战而言,两者之间完全不可比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琼州海峡

要知道想要到达海南岛,必须穿过琼州海峡。而这条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为39.5公里,最窄处为19.4公里,这几乎为国民党海南岛守军增加了一道天堑,也给解放军制造了巨大的困难。

其次,参加夺岛作战的战士几乎全部来自东北的第四野战军,他们大多不会游泳,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难免产生畏惧心理,这必将会极大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而最重要的是解放军没有飞机军舰掩护,想要渡海作战只能使用木帆船。如此一来,一旦在渡海过程中遭遇敌人飞机大炮的突袭,极大可能将会导致全军覆没。即便有部分战士突出重围登岛成功,但面对岛上十万敌军,能够成功收复海南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况渡海作战的部队肯定不在少数,用到的木帆船肯定很多,如何在短时间内凑齐足够的木帆船又是一大难题。

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局势复杂,意外随时都会来临,收复海南岛更是刻不容缓。所以中央经过研究决定:发起金门战役。如此一来既可以消灭一部分敌人,也能够为战士们的渡海作战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门战役示意图

然而战斗一开始,面对敌军飞机军舰的不断轰炸,解放军负责登岛作战的三个团约9000余名战士在与敌军鏖战三天三夜后,因为后援不继,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此战的失利给了国民党苟延残喘的时机,也让他们看清了解放军海战不行的最大缺点。

而蒋介石似乎也看到了翻盘的机会,不惜动用最后的身家,把仅剩的50艘各式军舰与45架各类型号飞机全部调往海南,同时还启用了抗战名将薛岳,企图死守海南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岳

薛岳用蒋介石支援的装备,设置环岛防御,加强了海防工事,设置了一道号称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看到敌人加强了防御,再加上解放军不善海战,一时之间解放海南岛似乎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