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银行系险企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换将调帅”,光大永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农银人寿等纷纷进入高管调整期。如今,工银安盛人寿也加入其中。

5月22日,工银安盛人寿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股东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议,并经监管批准,自2024年5月13日起,王都富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的职务。这意味着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长达一年半的空档期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迎来新一任董事长的同时,工银安盛人寿将进入总经理的变更期。有消息称,工银安盛人寿总经理吴茜或将出任工银理财董事长。

“迎来送往”之间,这家“宇宙行”旗下的保险公司即将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团队。

目前,工银安盛人寿正在推进新的强司战略,其中七大工程中人才强司工程已经开始落地。为了选拔“真才实料”,董事长王都富亲自参与试卷出题,并在中层管理岗位公开竞聘时担任面试官。

01

从银行到保险

30余年“老工行人”跨界接棒

对于王都富接掌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一职,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传出。后来,王都富出任工银安盛人寿党委书记一职,也印证了上述消息。

回看王都富的工作历程,自1993年加入工商银行后,就在工商银行体系摸爬滚打,至今已长达31年,可谓地地道道的“老工行人”。

资料显示,最早王都富是在工商银行浙江分行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工作,他对文字工作怀有高度热情,曾一度获得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全国工行系统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后来,王都富又担任了分行领导秘书。

2000年,王都富调至工商银行总行办公室,曾担任处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职场的变化,让王都富见证了工商银行的许多历史性时刻,如其先后参与了工商银行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A股H股上市等重大事件。

2011年7月,王都富从总行来到地方,在江苏南京积累了两年的分行管理经验,随后,他出任工商银行江苏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工作期间,南京分行连续四年15个季度在全国29家省会城市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中综合考核保持第一。

2016年,王都富重回工商银行总行,先后获批出任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执行副总裁、总裁。据悉,在掌舵工行牡丹卡中心期间,王都富创新推出了工银e生活App和融e借个人信用贷款产品,成为大行数字化转型的亲身参与者。

2021年5月,王都富出任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先后分管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大机构、大零售、渠道与服务管理、办公室等核心板块。

如今,从银行跨界到保险,王都富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

需要注意的是,除董事长外,工银安盛人寿或还将迎来总经理的变更。有消息称,随着工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海璐回归工商银行总行,空出的工银理财董事长一职将由工银安盛人寿总裁吴茜接任,未来谁将接棒工银安盛人寿总裁一职,值得关注。

02

从“七最”目标到“七大工程”

精选人才先行

王都富出任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一职,备受行业关注。或是因为王都富的到来,结束了工银安盛人寿长达一年半左右的董事长空缺状态。

据悉,2022年12月,马健因工作原因辞职,从此以后,工银安盛人寿董事长一职就空缺,而今,随着王都富的到来,这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终于等来了新的“掌门人”。

从另一个层面看,作为一名“老工行人”,王都富的到来能为工银安盛人寿带来怎样的改变,也是公司及行业所关心的。

有消息称,自加入工银安盛人寿后,王都富在积极推动公司加快融入工银集团一体化生态体系之中。5月11日,王都富拜访了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和养老金融部,与两部门负责人就加强行司联动、加快融入集团生态体系,以及养老金融行司协同等核心内容进行交流研讨。

另外,上任工银安盛人寿党委书记后,王都富便奔赴各地省级分公司开展调研,认真摸底与研究,深入了解公司的优势与发展痛点所在,精准把脉未来发展方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都富表示,工银安盛人寿制定了银行系与合资寿险公司中“七最”发展目标,谋划了“七大工程”工作举措,力争将工银安盛人寿打造成“强大的金融机构”。

“七最”发展目标,即:“客户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 “经营结构最优”“资产质量最好”“盈利能力最强”“服务口碑最佳” “品牌价值最高”。

“七大工程”,即:党建引领工程、集团融入工程、资负统筹工程、数字转型工程、风控固基工程、人才强司工程、文化凝聚工程。

4月28日至29日,工银安盛人寿举办了党支部书记暨总经理培训班,各部门、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共45人参加培训。在这次培训班上,王都富亲自讲授题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思考》的开班第一课。

5月10日,工银安盛人寿组织开展中层管理岗位竞聘现场笔试,王都富亲自参与试卷出题。5月17日,王都富出席了中层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面试,并亲自出题面试,这一举措被看成是为未来发展谋人才,也是践行“人才强司”这一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在面试会上,王都富表示,将持续深入落实“人才强司”工程,搭建人才成长舞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下一步,工银安盛人寿将研究提出差额考察人选,由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差额考察。结合纪委、合规和内审意见征询情况,公司党委最终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和拟任职务。对于新任干部,工银安盛将设定试任期考核目标,全方位评估其岗位适配度,确保选人用人工作质效。

03

二季度锚定“时间过半

任务超半”

新人新气象,王都富的到来或是工银安盛人寿改变的开始。但面对未来之路,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据悉,作为一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一直位于这一梯队的前列,目前受资本市场动荡、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等因素影响,由盈转亏、保费下降也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工银安盛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542.1亿元、479.63亿元、465.74亿元、491.22亿元、404.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83亿元、12.05亿元、16.24亿元、-7.98亿元、3.56亿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自2019年工银安盛人寿的业务规模一直在缩减,2022年才有所回升,但2023年在业务转型过程中追求规模和价值的平衡,业务规模明显缩水,当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56%。

联合资信评估曾指出,2023年,工银安盛人寿加大传统寿险业务拓展力度的同时压降高资本消耗的趸交产品规模,保险业务结构有所优化;全年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以趸交为主的分红险保费收入下降所致。

净利润方面,在连续盈利多年后,2022年,工银安盛人寿出现7.98亿元的亏损,着实令人意外。分析背后的原因,除投资方面的不景气外,当年工银安盛人寿退保金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当年退保金为112.21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49.13%。

2024年一季度,工银安盛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6.22亿元,同比增长19.79%。但净利润方面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为0.28亿元,同比减少近2.6亿元。

今年4月底,工银安盛人寿召开2024年一季度经营分析会,会上指出工银安盛人寿克服“报行合一”政策落地、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等外部不利因素,在一季度取得了亮丽的成绩,保费、期交保费同比分别增长20%和13%,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

不过,随着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持续推进,如何更好地推进业务保质保量,对于新领导班子来讲,仍有不小的挑战。

从去年年报来看,工银安盛人寿销售量居前五的产品多为多渠道混合销售。除了应对银保渠道带来的挑战,工银安盛人寿也在推进个险渠道的发力,在5月6日至11日召开2024年第一期Top50个险渠道总监论坛,围绕“业务规模最大”和“经营结构最优”的战略目标展开,一方面推动价值转型,助力渠道产品结构优化,引导长缴期产品销售,提升渠道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提升队伍的销售、招募及管理技能,优化产能结构及队伍结构。在转型过程中,个险渠道也将扮演关键的角色。

工银安盛人寿称,二季度是全年经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锚定“七最”目标,围绕“七大工程”谋事创业,持续发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

至真正实现“七最”目标,对于工银安盛人寿而言,仍将任重而道远。这样的重任就落在了新任董事长、高管团队以及未来差额选任的中层管理层身上。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一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