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韶山,松柏苍翠。

1973年5月8日,位于韶山的毛主席旧居陈列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昔日人民解放军的“死敌”:杜聿明、宋希濂等国军将领。被特赦后的他们,此时早已是新中国的一员。

这一年,杜聿明69岁,宋希濂也已经66岁。

对于当地工作人员来说,接待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显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有几个问题,是工作人员想弄明白的:

其一,这些曾风光无限的国军名将,真的会服膺于毛主席吗?

其二,毛主席旧居陈列馆里,有一间解放战争图片展览室,这些国军将领将会如何面对?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看着这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他们又将如何点评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时任毛主席旧居陈列馆馆长的吴大为,在当时就知道了答案。多年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当天发生的一些细节记忆犹新。

本期,笔者将依据吴大为馆长的回忆,跟大家细说以上两个问题。

一:“名将”杜聿明、宋希濂,并非浪得虚名

在国军将领里,杜聿明和宋希濂的军事能力,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就算与顶级的“小诸葛”白崇禧比有一定差距,但排名肯定比较靠前。特别是曾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更是蒋介石一度非常倚仗的大将。他自己,也曾自诩为老蒋的“肱骨之臣”。

杜、宋二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两人从小家境都非常不错,都是接受过私塾教育的“少爷”,因此文化素养都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黄埔一期学员。

世人皆知黄埔一期“将星璀璨”,却不知当年要考上它有多难?当时考试共设有初试、面试、复试三关,关关都会有人刷下来。

据黄埔资料显示,入学考试时他们需要考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而考生中,有70%以上,本身就拥有较高的学历。拥有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留学经历的,更是不在少数。

试想,在上世纪20年代,要跟这些人竞争一个录取名额,其难度会有多大!所以说,后来蒋介石倚重黄埔系,确实是有原因的。毕竟,“生源”真的很好。

当然,穿着“黄马褂”的杜聿明和宋希濂,也绝不是纸上谈兵之辈。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的军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先说杜聿明。

关于他的战术打法,咱们别的不说,只说1942年3月底的同古会战。当时,日本人用上了飞机、大炮、坦克,要跟国军打一场生死仗。杜聿明命令新22师筑成数个梯形阵地,让日本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此战以少胜多,成为了抗日史上罕见的战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他的军事素养,则一样是可圈可点的。“操场就是战场”、“用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吃掉敌人”,都是杜聿明在国军内部提出来的。他带过的部队有一个明显不同于他部的特点:打仗讲章法,知进退。

再说宋希濂。

在国军将领里,宋希濂是属于很果敢的一位。1938年富金山一战,他同样是以少胜多,与日本人整整打了10天,创造了一个奇迹。敢冲、敢拼,是其重要作战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样两位有极高军事素养的“黄马褂”,在解放战争中却输得一败涂地:

1949年1月,杜聿明于安徽被活捉;

1949年12月,宋希濂于大渡河畔被俘。

此后,他们开始了改造生涯。毕竟是抗日有功的名将,在经过10年的改造后,两人都于1959年12月,成为了首批被特赦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