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来荥阳的城中村,能让我想起来的没几个。黑张、曹李、堡王、七里村、扁担王这几个都是经常被提起,他们在城区里面或者是紧挨着城市的边界。

城中村是村,却蜗居城中。荥阳这几个村地理位置好,面积大,人口也不少,没有赶上房地产高峰时期一鼓作气拿下,短时间内我们河南再难以见到改造开发,成本造价太大,没有核心动力去驱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4月份去黑张溜达了溜达,以前都没有去村里面转过,虽然这次也没走进村里,但是也有很多感触。

第一次感觉到,黑张村紧挨着荥阳东区,在高楼大厦住宅的旁边,能一眼看到东西主干道索河路。荥阳最高楼金石国际就在眼前。唯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这里还有不少耕地,很多地都还在好好种着,大多都是自己种的蔬菜、果树。自给自足比较充实。黑张的西边是汉飞壹号华府,东边是八小和明月江南,北边是陇海铁路,南边是荥阳东区繁华的主干道。

我特别好奇黑张为什么在城中村拆迁改造的风浪中没有拆掉,紧邻的冯寨、刘村、罗垌、蒋寨这几个村都已经拆迁改造。黑张的地理位置并没有输掉半分。站在金石国际的楼上,南边是繁华的城市街区,北边是黑张城中村,也是令人感慨万分。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候,这里对外出租的房屋住着的大多数是农民工。如今,租房的农民工也变少了,很少能在夏天看到迎着朝阳骑着三轮去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李让我感觉一直是个神奇的城中村。这应该算是位于老城区的城中村,也是目前市区存在比较大的一个城中村。主街道从广武路到塔山路贯通。站南路以南,索河路以北,万山路以东、京城路以西都是他们范围,所涵盖的区域内几乎囊括了荥阳老城区最繁华的区域,老城区的门面房优质地段都在曹李的范围内。

家家户户都是盖了三四层房子用来对外出租,走进村内都可以看到,每户都有一辆车,有的都是在两辆车以上。曹李村的租房客群应该多是外来人口在荥阳做小生意居多,每天早出晚归的。这几年的实体小生意难做,租房的用户自然减少,每家的租户都有所减少。

虽然曹李村的范围不小,但是村里面并没有形成如同其他城中村拥有完整的业态聚集。没有像南方或者郑州以前拆掉的城中村一样,拥有快餐、美甲、便利店、商超等现代化的商业聚集,夜生活也同样发达。

曹李村也更像荥阳城市开发的分界线,向东望去都逐渐有了住宅楼房的雏形,越往东,城市感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曹李比起来,堡王更显得繁华一点。大家都说这是得益于临近郑上路交通要道。出行的话,无论是去郑州还是上街都比较方便。这也真的是堡王村十几年来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堡王原本是属于曹李,后来从曹李村分出来,单独形成一个行政村。西边紧挨着县医院,东边是荥阳最早的商业步行街。虽然历经更换,但是步行街依然是一波又一波的店铺。主要自信心还是应该来自于周围有入驻成熟的居民,也有在堡王租房外来人口,他们都有这个最基本的消费需求。

除了我单独列举的这几个,市区也还剩下的有其他稍微比较小的城中村也依然值得讨论,扁担王、七里村、石寨村等等都还有留下来的城中村。城中村会降低生活成本,也给外来人首次来荥扎根落脚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居住地场所。

城市要规范化,城中村也注定要改革,甚至被清除。比如城中村中一直被人诟病的建筑凌乱、密集,采光和通风等问题,以及无时无刻不笼罩在城中村上空的火灾隐患,也是城市发展的痼疾。但对于市政部门来说,这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买断拆迁,成本太高,大部分开发商都很难负担得起;劝说拆迁,城中村利益错综复杂,基层干部许多都与屋主有着亲缘关系,行政命令难以下达;重建改建,涉及到违建房屋是否要予以补偿。

于是,城中村的隐患,就成了人人都知道要改变,却不知道如何改变的老毛病。

无论如何,城中村目前还是租金最低廉的住所,让年轻的打拼者也有了住在市中心的可能,它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