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带领网络视听司和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联合调研组,深入《种地吧》节目组拍摄地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 58 号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组对《种地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节目真实记录了10名年轻人从播种、灌溉、施肥到收获的劳作实践,让众多年轻网友切身感受土地和农耕的厚重,增强了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认同。该节目以纪实节目的小切口讲述中国农耕文明的大主题,以更加质朴、亲切、真实的记录形式,与以往明星走过场式的乡村体验做出了区隔。不仅如此,《种地吧》从节目样态、节奏风格到传播方式,也都完成了全新的突破,为网络综艺节目创新、正能量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种地吧》的创作经验,调研组对网络综艺节目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有魂” 。要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网感、有质感的节目形态讲好中国故事,使节目既有精气神、又能立得久。

二是“有根”。 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视听精品的根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富矿精开,增强历史主动、保持创作耐心,以匠心精神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节目既能扎得深、又能站得稳。

三是“有形”。 以新颖的表现手法、炫酷的视听技术、多样的传播方式,积极开拓主题表达和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网络视听节目“艺术+技术”的独特优势,灵活运用短视频、直播、VR、虚拟数字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和传播形式,努力突破主题概念化、题材模板化、叙事套路化的局限,打造更多形式鲜活、内容丰富、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视听作品,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式享受视听之美、意境之美。

四是“有容”。 审慎包容、丰富内容、拓展阵容,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准确理解当前人民群众在精神滋养、审美趣味、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深层次需求,努力扩展胸怀视野、鼓励创新创造,不断培养更多经典IP、实力团队、知名品牌,让新节目、新理念、新设计、新面孔纷至沓来、出新出彩,让网络视听文艺在文艺百花园中竞相绽放,小屏与大屏、竖屏与横屏在融合发展中争芳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