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开始我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2022年人口出生率罕见的跌破至个位数,为此国家也相继开放了二胎甚至是三胎政策,但在这些政策的背后,是人们对于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担忧,以及对当初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人口论》是上世纪50年代,北大校长马寅初出于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而发表的一番言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一系列计划生育时期的标语正是因为这本书。为此不少人质疑马寅初提出的晚婚少育,不搞计划生育,我国是否就不会为人口老龄化担忧。

事实真是如此吗?若没有计划生育我国如今又该是什么样呢?

《新人口论》的出现

《新人口论》的出现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在经历多年战争之后,人口也出现大幅的减少,国家为此也出台政策鼓励生育,再加上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1953年左右,我国人口已经突破4500万大关。每年以1000万人口的增长速度递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大的数字也让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意识到了隐患,人口的过度增长势必引发资源的短缺,而新中国也无法负担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这将会是处于百废待兴阶段的中国,出现经济停滞,甚至严重倒退的景象。

《新人口论》也就诞生了,马寅初将他的担忧都写在了文中,他建议少生优生,缓解社会压力。此文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马寅初也受到了人们的口诛笔伐。但《新人口论》与计划生育实施相隔的时间很长,二者又是怎么联系上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划生育真与《新人口论》有关?

计划生育真与《新人口论》有关?

《新人口论》一经发表虽然引起关注,但很快就又沉寂了,毕竟国家当时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干一些不确定的事。但马寅初的观点还是有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赞成。

后来随着人口不断猛涨,从1953年到1973年20年的时间,人口从4600万已经增长到了9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不少专家开始提倡晚婚少育,直到1982年,国家才正式出台计划生育的国策。由此可见,计划生育并非是《新人口论》造成的,而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国家制定的一项治理措施。

不进行计划生育会怎样?

不进行计划生育,我国就会避免人口老龄化问题吗?有专家做过统计,没有计划生育,我国现在的人口已经突破18亿大关。这是个什么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有的土地上,仅仅是住房压力就可以让一大批人彻底被压垮,更不用说就业、资源分配问题了,到时国家以及社会面临的压力必将更重。

而人口负增长也与计划生育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是一种时代下的产物,就如同上个世纪我国致力于计划生育。那么现在,我们又要治理人口老龄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不可否认,《新人口论》提前看到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但即便没有这一桩子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也会到来。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相信在不久我国也将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