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难题,打开外国媒体,遍地都是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文章。

比如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长达40年的繁荣已经结束,新加坡联合报发文中国经济信号令人不安。

哪怕是国内媒体也持较为悲观的观点,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的信心依旧不足,股市在一连串的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依旧持续下跌。

问题来了,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没有以前好了,又究竟是谁的责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有必要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构成。外贸、投资和消费这是主导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理论是符合过去全球自由经济市场分工的,在2008年之前,国内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是外贸,特别是在加入世贸后,中国出口制造业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世界经济秩序是美国在主导,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国向世界发行美债,通过发行美元债券换取中国制作的商品,比如T恤、牛仔裤、手机壳等,通过向美国出口商品和提供服务,中国挣到了大量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2年以前中国实现的是强制结汇制,外贸企业挣到1美元,中国央行会用7元左右将美元换回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央行手中的美元外汇储备也逐年上涨。

这些囤积在手中的美元要怎么处理呢?总不能真的放在银行金库里吃灰吧?此时购买美债成了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美债的风险非常低,而且利息也不算少。

这里的问题是,美国的财政控制非常糟糕,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无法满足年度预算,所以每年都要发债来维持政府运行,这也导致了美债规模逐渐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发生了流动性枯竭问题,过去美国发债拉动消费,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模式彻底巅峰。

当时中国买入了大量的美债,为美元提供了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包括发达的高铁、网络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从2008年开始提速的。

但在大基建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的问题是,钱要从哪里来?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最后再高价转让居民用地,说白了就是利用基建拉动经济,再通过卖地获取财政收入,这也是土地财政模式的由来。

随着基建逐渐完善、房价逐渐上涨,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房价不断上涨,居民端负债也逐年走高,而中国居民的负债上升,必然会对收入有更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要怎么有效提高居民收入呢?

答案是产业升级,袜子、T恤和手机壳等低端商品的利润是非常有限的,想要让中国工人收入提高,只有想办法往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才行,比如发展汽车、新能源、高铁等产业,这些中高端制造业才能有更高的附加值,工人的待遇也会更高。

不是每个国家都愿意看到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这些中高端领域传统上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地盘,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不用996,一个星期的工作时间只有30多小时,待遇还反而比中国工人更好,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发达国家占据了产业链的中高层,其中带来的利润可以让发达国家的工人也生活的非常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进行产业升级,不可避免要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即美国希望阻止中国完成产业升级。

美国最近几年已经开始背弃了过去坚持的自由市场原则,转而支持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比如针对中国诸多商品加征不公平的关税,最近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的关税就是典型的例子。

美国通过补贴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这自然会导致美国外需减少,这也是最近几年外贸企业艰难,外贸出口熄火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开始了接连的加息,这导致了大量美元回流美国,中国没有抑制经济过热的必要,相反还必须防止经济低迷,所以自然不会跟着美国加息,后果自然是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有点大。

大家也不必过于灰心,美联储的高利率是无法长期维持的,中国产业升级也不是简单的金融政策可以阻拦的,乐观对待未来,时间在我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