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29日,已经去世五年的贺龙元帅终于得到的平凡。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毛主席更是痛心疾首地说道:“贺龙是位好同志,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全国解放后,都是忠于党、忠于革命路线、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凡是有人提起林彪等人给贺龙元帅捏造的罪状,毛主席总是严肃地用到“颠倒历史”、“蓄意陷害”这两个词语。

既然生前的“罪名”得到了平反,那么就应当在去世后得到公正的待遇。

于是,在不久之后,贺龙的遗孀薛明就向中央提出了要求:希望中央能够考虑,将丈夫的骨灰移葬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

为什么薛明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原来,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革命公墓的建设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0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建设初步完成,并且划分为三个区(第一区:安葬县级、团级以上干部,第二区:安葬省级、军级以上干部,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干部)。

1956年,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签署了《倡议实行火葬》的文件之后,八宝山革命公墓便又开始筹建了骨灰堂,并且规定部队中兵团级以上的干部、地方上部级以上领导可以安葬在骨灰堂一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作为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又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并被授予元帅军衔,自然有资格将骨灰安放到骨灰堂一室。

对于这个请求,中央自然是表示同意的。

只不过,从1974年10月薛明提出这个请求,到1975年6月贺龙元帅的骨灰正式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中间竟然相隔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1

虽然贺龙骨灰安放的事情已经敲定,但此时大家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骨灰找不到了。

毛主席听到汇报之后十分生气,那可是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死后竟然连骨灰都找不到,这听上去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于是,他当即下达命令,一定要尽全力寻找贺老总骨灰的下落。

那么贺龙元帅的骨灰究竟在哪呢?

1969年6月9日,贺龙因病去世。当天晚上,一辆灵车急匆匆地赶到缸瓦市兵马司胡同。

灵车上除了司机之外,还有八宝山殡葬处副处长彭志刚、火化场副主任任王峰。

他们三人来此处的目的,就是秘密处理贺龙元帅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门口警卫的层层审查之后,三人终于走进了胡同里的一个院子,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抬着一个沉甸甸的担架,塞进了灵车后箱中。而门口的几名警卫,也跟着上了车。

当灵车一路疾驰赶到火化厂时,已是午夜12点,彭志刚、任王峰等三人将贺龙元帅的遗体抬进火化车间之后,便被同行而来的几名警卫赶了出来。

第二天白天,两名军人来到了八宝山业务科办理存放手续,只见其中一人在姓名一栏上填写了“王玉”二字后,便将一个沉甸甸的骨灰盒摆到了台面上,压根没有要继续填写其他资料的意思。

随后,另外一名军人用命令的语气说道:“帮忙存放到老山骨灰堂”。

虽然工作人员心中满是诧异,但碍于对方军人的身份,也不便多问,按照要求办理了存放证。

骨灰安放好之后,从来没有人前来祭奠。久而久之,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就认为这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的骨灰,也就不再太过关注。

正因如此,贺龙元帅的骨灰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任凭他的家人如何寻找,也杳无音讯。

直到6年之后,八宝山业务科来了一位大人物:解放军总参管理局服务处的石守敏科长。

刚刚来到前台,石科长就向工作人员赵德路说明了来意:“请带我到老山骨灰堂认领一个骨灰盒。”

说完,石科长递过去一张骨灰存放证,编号为“0034”,正是当年贺龙元帅的骨灰存放证。

赵德路觉得蹊跷,老山骨灰堂他十分了解,那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存放骨灰的地方,按理来说石科长这样身份的人来取骨灰,不应该是老山骨灰堂,毕竟级别不匹配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赵德路并没有声张,正是默默地带着石科长来到了骨灰堂,将那个标有“0034”和“王玉”资料卡的骨灰盒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