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俾斯麦不仅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巨人,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顺应历史潮流,依靠“铁血政策”,也就是靠武力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他自己则因此赢得了“铁血宰相”

的名号。

俾斯麦主要依靠三次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这三次战争分别是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三次战争都以普鲁士的完胜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

普鲁士跟奥地利两国的关系最是纠缠不清,在对奥战争中,普鲁士占尽了优势。普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奥地利,那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但是俾斯麦为何突然叫停呢?

一、应时而生的“铁血宰相”

俾斯麦1815年出生于普鲁士一个容克贵族的家庭里,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家境却突然衰落了。他辞去公职,回到自己的庄园,一边经营农业,一边做木材生意。后来他进入政坛,先后做过省议会议员和普鲁士议会议员。

50年代,俾斯麦先后做过法国和俄国公使,这一切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1862年,他被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全德分裂成好几个封建邦国,很像我国历史上的诸侯割据。在各诸侯国中,普鲁士的势力最强。俾斯麦上任后,就产生了统一德国的想法。而且他认为,要统一德国,没有别的途径,只有诉诸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俾斯麦)

他上任一周,就在联邦议会上发表演讲,他演讲的中心是,德国的未来不在于自由主义,也不是能靠空话和议会决议能够决定的,德国的问题必须靠铁与血来解决。也就是说,他已经向议会表明了他的政府,将依靠武力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

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俾斯麦的政策是正确的,他顺应了德国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德国的民心民意。当时德国无论是容克贵族,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亦或是无产阶级,都有统一国家的愿望。

而俾斯麦以他杰出政治家的眼光,看到了这种历史趋势,并顺应趋势,提出了他的“铁血”主张和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血宰相”)

二、三次王朝战争定乾坤

俾斯麦确定目标之后,就立即进行实施。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发起对丹麦的战争,以夺取普丹争议地区——施勒斯维希和何尔泰因两个公国。

欧洲的事情并不单纯。跟丹麦打仗,会牵动很多欧洲强国的利益。这一点曾做过外交官的俾斯麦比谁都清楚。俾斯麦了解到英法奥三国不会帮助丹麦,唯一可能帮助丹麦的就是俄国

但是富有远见的俾斯麦早就做好了铺垫,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俾斯麦就帮助俄国镇压过波兰的起义,俄国人没有忘记普鲁士的帮助。在普鲁士进攻丹麦的时候,选择了中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丹战争)

1863年,丹麦把两个公国并入丹麦,这就给了俾斯麦对丹麦开战的合理的理由。而且俾斯麦还说服奥地利一同加入对丹麦的战争。俾斯麦早就对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再加上奥地利的助力,双方军队经过一次战役,就分出了胜负,普奥联军完胜丹麦军队。

战争的结果是丹麦放弃了两个公国,但是这两个公国一个给了普鲁士,一个给了奥地利。这就为第二次王朝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

俾斯麦当然不想把其中的一个公国何尔泰因送给奥地利。不仅如此,俾斯麦还想把奥地利的势力从北德意志排挤出去。俾斯麦首先想改革联邦法案,其次想把何尔泰因从奥地利的手里要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意志地区地图)

对于俾斯麦的领土要求,奥地利当然不会答应,奥地利还联合德意志的一些小国共同制裁普鲁士。这样普奥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俾斯麦于是准备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

在发起战争之前,俾斯麦就提出跟意大利结盟,意大利长期受奥地利的欺凌,自然愿意跟普鲁士结盟。这样,在开战之前,俾斯麦就建立了普意反奥联盟。

俾斯麦还三次亲自访问法国,向法国许诺,在取得普奥战争胜利之后,会拿出一份土地酬劳法国,当然条件是法国不能帮助奥地利。法国爽快答应俾斯麦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奥战争)

1866 年 6月,普鲁士军队向奥地利发起全面进攻。当时普军只有25万,而奥军却有28万,两军的决战在一个名叫萨尔瓦多的村子周围展开。俾斯麦破釜沉舟,随身带着毒药,他决心打败奥军,如若失败就在阵前服毒自裁。

战争的进程甚至超过了俾斯麦的预期,普军对奥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且普军兵锋直指维也纳,拿下维也纳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有人主张乘胜占领整个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却下令军队停止进攻。他要跟奥地利进行谈判。

俾斯麦一向杀伐决断,为何现在却变得畏首畏尾了呢?原来俾斯麦预计法国将会作出反应。他及时收兵,就是不给法国提供干预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法战争)

俾斯麦及时停止对奥地利的进攻,果然得到法国的赞赏,法国还亲自出面调停,于是普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按照这个协定,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把一个自由市和四个邦国都让给了普鲁士。这样普鲁士完成了对德国中北部的统一。

两次王朝战争之后,德国离全部统一还只有一步之遥——德国南部还有四个邦国处于割据状态,俾斯麦决心收复这四个小国。但是法国早就垂涎这四个小国。俾斯麦要想统一德国,必须首先打败法国。

而且俾斯麦还惦记上了法国的两个矿区洛林和阿尔萨斯,这可是两个富得流油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

俾斯麦已经做好了跟法国开战的准备。1870年,普法战争开打。普军有兵力有100万,作战兵力也有69万之众,而法军只有57万人,作战兵力仅有30多万。在力量对比上,普法差不多是二比一。

战争一开始,法军就接连失利,普军步步推进,并很快逼近了巴黎。开战一个多月拿破仑三世就率领近十万人马向普军投降。老牌的欧洲强国,欧洲大陆多年的军力第一的国家就这样成了普鲁士的手下败将。

次年1月,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加冕做了德国的皇帝,德意志帝国于是诞生。分裂了数百年的德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而完成德国统一的第一功臣当属俾斯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廉一世加冕)

德国的统一不仅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国屹立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是,德国从此消除了内部壁垒,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迅速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经过现代化的德国,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德国。

德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欧洲甚至世界的历史走向。

当然德国统一以后,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强大的德国开始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并且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挑起两次大战的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

三、杰出的战略家和外交家

德国的统一和强大,俾斯麦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精确些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统一的大政方针是俾斯麦制定的,而没有俾斯麦制定的“铁血”政策,就不可能有德国的统一。俾斯麦堪称是一个有着雄才伟略的人物。

在统一的时机选择上,俾斯麦堪称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当时的普鲁士虽然日益强大,但是毕竟还很稚嫩,它选择的对手都是欧洲强国,特别是法国,是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实现三次王朝战争的完胜,除了有军力因素之外,还离不开外交因素。

俾斯麦发动三次战争的大致背景是,英、法、俄、奥四大欧洲强国。当时大多忙于海外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有的则忙于解决国内的矛盾。这几个大国基本无暇顾及欧洲的事务,这给了俾斯麦发动战争的绝佳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

而且列强之间也有很深的矛盾,英俄两国在近东、中亚和远东都存在严重的争端;而英法之间也是积怨甚深;法奥之间也因为法国支持意大利,闹得不可开交。几大强国之间的争端,也给了俾斯麦以可乘之机。

俾斯麦长期做外交官,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在三次王朝战争中,俾斯麦在几大强国之间巧与周旋,能够团结的他就极力团结,不能团结的他就努力让其保持中立,这样也就确保了在战争中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

在跟丹麦的战争中,他首先争取到英法俄三国的中立,然后又联合奥地利,共同打败了丹麦。他把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完美结合,是他实现普丹战争胜利的关键,也是取得三次王朝战争胜利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俄战争)

四、为何没有吞并奥地利

在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可以说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如果愿意,普军完全可以拿下整个奥地利,但是为何俾斯麦却乘胜收兵,放奥地利一马呢?

其实这决不是俾斯麦的仁慈,而是他高超的政治智慧的体现。

首先,俾斯麦明白自己战争的目的是把奥地利的势力,从德意志各小国驱逐出去,从而实现德国中北部的统一。当普军深入奥地利国境,威胁到维也纳的时候,他的战略目标就实现了。既然达成了战争目标,他没有理由不叫停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奥战争中,普军势如破竹)

有人认为俾斯麦是一个好战分子,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俾斯麦在统一德国的问题上之所以把战争作为第一选项,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项。但他决不是喜欢战争,他只是把战争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当战则战,当停则停。

其次,俾斯麦只想统一德国,并不想占领奥地利,而且占领奥地利可能会让普鲁士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反而耽误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参考一下世界史上的一些战争案例,就知道俾斯麦有多英明了。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了20年,最终还是灰溜溜撤了回去。不仅给这两个国家留下一个烂摊子,还差点把自己拖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并非好战)

而我们打的两次对印、对越反击战则是达成惩戒目标就撤,撤得干净利落。俾斯麦的对奥战争堪与我们的这两次战争相比。

第三,统一后的德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它以名是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各邦国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它们的自主权有多大呢?各邦国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在海外也都设有自己的使领馆,它们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鲁士军队)

当然俾斯麦之所以让各邦国享受如此大的权力,是因为普鲁士至少也能享受到同样的权力,之所以说至少,是因为普鲁士是各邦国的主导者,它还享有对全德的主导权。这才是联邦制的高明之处,也恰恰是俾斯麦的高明之处。

在这个联邦制的国家里,是没有奥地利的位置的。因为奥地利一直是普鲁士的竞争对手,两者也都是强国,一山难容二虎。把另一只老虎强行纳入进来,只是暂时的,奥地利不可能屈居普鲁士之下。

对此俾斯麦比谁都清楚。就像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关系一样,奥地利为了不让匈牙利独立,成立了奥匈帝国,最终还是没有留住匈牙利。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分裂甚至还引起了整个奥匈帝国的崩塌。俾斯麦不想让德国重蹈奥匈帝国的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牙利独立)

综观俾斯麦的一生,他称得上是德国统一的大功臣。他发动的普奥战争无疑是德国统一的重要一环。在对奥战争中,普鲁士确实有实力吞并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却没有这么做,充分显示了他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