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妈哭得整夜睡不着觉,你们一定要帮帮我!”

近日,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一起求助:被害人老周(化名)走在路上被车撞击,经抢救无效死亡,肇事司机李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六个月执行,老周的女儿不服法院判决,向检察机关提起申诉。

01调查核实,查明真相找准症结

“他害死我爸,没有道歉没有赔偿!他凭什么缓刑!”

面对周女士的哭诉,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审阅原案卷宗,向原案代理律师及相关人员调查核实。

经查明,肇事车辆为肇事司机李某的朋友挂靠于某公司,见李某家庭困难出于朋友之谊才借车营生,车辆所属公司与李某并无关系,与周女士提出的“李某有赔偿能力却不赔偿、车辆所属公司与李某有亲属关系应代为赔偿”不符。

“作为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客观公正审视这个案件,但作为女人,我理解你的心情……”办案组派出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检察官,一次次上门倾听,一通通电话,使申诉人周女士感到“诉求有人听、事情有人管”,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

原来,周女士并不与母亲同住,平日里主要忙于工作,因此父亲的离世对周女士母的生活起居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此焦头烂额的情况下,被告人却没有站出来一起积极处理,让周女士十分火大。

“我现在脑子里都是这个事情,工作的心情都没有,我肯定要跟他杠到底。”父亲的离世、母亲的困扰、工作生活的种种压力,促使周女士产生了申诉的想法。

02 以心换心,既解法结也解心结

“他家里条件不好可以商量,当缩头乌龟躲起来算什么意思,早点道歉我也不至于跑这儿来……”

为打下进一步依法化解矛盾的良好基础,检察官邀请周女士、李某召开圆桌会议,将申诉人诉求、损害赔偿方案等面对面讲清楚。促成李某当面向周女士真诚赔礼道歉,表示愿意尽己所能赔偿周女士一家人的损失。

针对周女士母亲年老独居的困境,检察机关及时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与其居住地村委会沟通,将其纳入当地“三心服务、关爱一老一小一困”帮扶范畴。

为彻底解开周女士的法结和心结,在征得其同意后,锡山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听证,邀请律师、街道工作人员担任听证员。听证会上,检察官陈述了办案过程及事实认定,与听证员根据《民法典》就赔偿事宜耐心释法说理,逐一解开周女士对原案判决的疑惑。

听证会上,听证员均认为原审判决适用法律准确、量刑适当,对检察机关当场调解、修复社会关系的行为表示认可。周女士也对检察机关的处理结果十分满意,当场表示撤销申诉。

03目光放远,紧盯民生能动履职

不止于“办完”刑事申诉案件,锡山区检察院更重视把案件“办好”。通过深挖原案交通肇事根源,检察官发现李某妻子患尿毒症多年,需透析治疗、医药费开支大,家中还有三个未成年子女和老人需要抚养。也是因为生活带来的压力,让李某开车走神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了事故发生。

为了使李某一家重拾生活的希望,该院调查核实具体情况后,将李某妻子的情况作为困难妇女线索,制发《线索移送函》跨省移送其居住地妇联,协调当地民政部门为李某妻子落实低保帮扶,并根据其身体状况“授之以渔”——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劳作,为家庭增加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日,周女士从外地赶来锡山区检察院送上锦旗。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卫仔细询问了周女士一家的生活近况,周女士表示家人安好,目前已解开心结回归工作。

(吉飞 贺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