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迎来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此时国家经玄烨(康熙)、胤祺(雍正)、弘历(乾隆)三位贤明皇帝治理,政治、经济繁荣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清朝发展的鼎盛时期,清王朝同样面临着大量威胁,因而在此期间,清王朝也发动了多场对外战争。

而在这些对外战争中,自然也就涌现出了无数名将,其中,作为岳飞第21世嫡孙的岳钟琪就是其中的一位“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岳钟琪,究竟立下过哪些不世之功呢?

平定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1717),驻牧于新疆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悍然发动了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派遣大将策零敦多布率精兵六千绕戈壁,昼行夜伏,偷袭拉萨,杀害了执掌西藏政权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表明了他与清朝分庭抗礼,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川、滇、甘、青等西南西北各省的安全。

翌年(1718),清朝决定首次用兵西藏,清军分由四川、青海两路赴藏戡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青海一路的清军由于物资准备不足、指挥官又欠周密的配合,被准噶尔兵围困于藏北草原,最后导致全军饿毙。

而川藏一路由噶尔弼为定西将军、延信为平逆将军,率滇、川、楚、浙等地满汉官兵,自打箭炉(康定)出口,直趋拉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弼用其副将岳钟琪为谋士,岳首当其冲,以兵六百为先锋,攻关夺险,如神兵天降,擒获了里塘叛首达娃兰占巴及士兵三千余,收缴了大量财物。

康熙五十八年(1719)五月下旬,岳军抵达四川巴塘,当地土司陀翁布招降,并随军招抚乍丫、察木多(昌都)等地,由于陀翁布土司有功于朝廷,不久擢升为巴塘宜抚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塘各族百姓为了纪念岳钟琪,在小南门跨巴久曲(原小巴河)修建了一座桥,取名为“岳公桥”(现更名为团结桥)。

其后,噶尔弼偕岳钟琪继续沿途招抚各土司为前驱,领兵四千安抚川康沿途误入歧途的各族百姓,打通往藏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几,清军及至洛隆宗,闻有乱匪遏守进藏第一险关——饶耶三巴桥,岳钟琪乃选素通藏语者三十人,着藏装昼夜奔袭,出其不意,拿下该地。乘机又招抚硕般多、打龙宗、龙布、结树边噶等地,直抵拉里(嘉黎)。

正待他拟挥兵拉萨,忽接报称:青海方面蒙古兵不能如期集结,令屯兵等待毋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随即广泛招抚工布各地土司头人,发布檄文,劝诫从逆者,迅速与准噶尔划清界限。未过十日,其大头目三人,以兵二千来输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钟琪于是督兵渡江,直薄拉萨。八月下旬,大破准噶尔叛军,生擒了与准噶尔内应外合之僧侣四百余人,收降士兵七千余人,策凌敦多布兵败远遁,西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经略青海

康熙六十年(1721)二月,清军班师,岳钟琪因戡乱有功,由副将破格提拔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顶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汗王罗卜藏丹津妄图恢复其先人在西藏的霸业,遭到了朝廷的拒绝,于是拘禁清廷驻西宁官员常寿,胁迫青海各台吉在巴尔海会盟,公开发动叛乱。

罗卜藏丹津妄图独占青海,而与新疆准部策妄阿拉布坦契约作乱。他煽动远近不明真相的游牧百姓及僧侣“二十余万,同时骚动犯西宁。”劫掠牲畜财物,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战火一度烧到了青藏交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迅速平息叛乱,防止叛军窜扰西藏,钦令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驻西宁,以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岳钟琪带汉士兵六千人出征:

“有播下等番为贼万余人,举火焚草阻道者,公(指岳钟琪,后同)乘风月交辉之夜,分兵攻袭灭之;有哈齐收木、汉拉查布二部落计二千余户察罕丹津等番为贼掳者,公分兵攻击,自卯至酉,破寨堡三十有七,斩首数千;有果密等番盗官马伤弁兵,踞大石山守隘拒者,公分三路,两路攀山,一路断山口,杀贼三余人,堕崖死者不可胜计。自松藩至西宁五千余里烽烟肃清。”

随着罗卜藏丹津势力开始崩溃,雍正二年(1724)初,岳钟琪率兵深入青海腹地,在当地广大僧俗民众的支持拥护下,继续围剿罗卜藏丹津余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郭隆寺(后更名佑宁寺)受蒙蔽的蒙藏僧人聚众万余,抢西宁,并巢居险山,五堡环峙,抗击清军。岳督略施计谋,仅以三千兵丁,火攻破敌万余,夺得三岭,焚寨舍十七,其它一些参叛寺僧闻讯纷纷招降。

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一面假意“请罪”求和,一面拥众十万企图保存实力,负隅顽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钟琪清晰地洞察到我兵不及对手十分之一,遂上奏朝廷:宜乘其集中一处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之决一雌雄。否则塞外地势衍旷,叛军居无定所,倘若分散诱我深入,非但不能歼之,反而四面受敌。

雍正皇帝批准了其作战计划,加“奋威将军”衔。二月,岳率五千精兵,两倍的马匹,出青海日月山,一昼夜长途奔袭三百里,直捣其腹地,意在攻其不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罗卜藏丹津正屯集在柴达木河流域,清军抵其毡帐前,擒斩千余口,“赤血污白刃,金甲罩银霜”,敌败大溃。

岳家军仍然穷追不舍,昼夜尾追,擒台吉阿拉卜坦温布与其妻长、马儿及青黄台吉兄弟,并台吉吉扎布三百余人。至哈达河,渡河战斩千余人,俘虏部分窜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当岳钟琪得悉罗卜藏丹津距离清军一百五六十里地,遂拔营快马加鞭,薄暮复进,黎明至其地,大破之,生擒藏巴布六台吉并罗母阿尔泰哈屯及罗妹阿宝,罗卜藏丹津男扮女装,狼狈逃往准噶尔,青海局势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三年(1725),岳钟琪又因平定甘肃庄浪边外二部落有功、被雍正帝称为“奇功”,兼甘肃巡抚,寻授川陕总督加太子少傅衔,为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改庄浪卫为平番县。

两年后(1727),准部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卒,其子噶尔丹策凌继汗位,在沙俄怂恿支持下继续作乱,经常四处抢掠临近漠北(今外蒙古)喀尔喀诸部。为此,岳钟琪与傅尔丹二人由西北两路夹击叛军,数年后终于克敌制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岳钟琪常年征战功绩叠著,屡屡颇得朝廷赏识,“名满天下”,加之一部分满洲权贵与汉族将官之间的矛盾凸显,因而朝廷一些重臣的嫉恨,无端上书诽谤攻击他。

副将张广泗诬陷他“怀游移之见,战守乖宜”;大学士鄂尔泰则弹劾他,“专制边疆,骄蹇不法,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甚且谓钟琪为岳飞裔,欲报宋、金之仇”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想到社会上有“岳钟琪反”的谣传,阴鹫寡思的雍正帝诏其还京,以“误国负恩”之罪罢官,银铛入狱,有大臣奏拟斩斩,帝改为交兵部监候。

讨伐金川

1735年,乾隆帝即位后,他才被“格外恩准,放归田里”。岳钟琪虽然居住在成都乡下种菜养花,垂钓狩猎,生活似乎悠然自得,过得很是闲情逸致。然而他忧国忧民的拳拳报国之心始终没有泯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与小金川土司为争夺官印发生内讧,金川位于成都以西,金沙江的上游,“以临河有金矿而得名”,历史上曾经是藏民族聚居地。

该地山川陡耸,河流湍急,高寒多雨雪,物产以青稞、荞麦为主,民风淳朴,民居多为石碉,两金川土司争斗,本是内部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四川巡抚纪山小题大做,派重兵进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弹丸之地金川,不料,反被莎罗奔击败。

清政府于是调云贵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先后前往谶乱,久攻不下,均告失利,上赐其死,后改派以大学士傅恒为经略,并再次启用岳钟琪赏为四川总督衔随军亲征大小金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钟琪接到朝旨后,公忠体国,不计个人屈辱,不负重托,以六旬高龄,迅速招募善战健勇,驰骋于崇山峻岭之中。

明攻康八达山、暗潜精锐兵士迂回两路进击,攻其不备,大破士兵,攻克大小碉房四十七座,粮仓十二座,田地一千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1749),莎罗奔畏惧欲降,但又担心投降后被杀,因而负隅顽抗。岳钟琪为不使之生疑,一面奏给其印信、号纸;一面又以十三轻骑冒险深入金川土司官寨,宣传清政府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使莎罗奔“顶经立誓”宣告投降,很快结束了经年累月、迟迟不能解决的金川战役。捷报传来,乾隆帝大喜,诏奖岳钟琪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复封三等公,赏紫禁城骑马,命西洋画师写像于南书房,赐号“威信”。

乾隆十五年(1750),西藏又爆发了“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叛乱,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诛之,然而不幸两位大臣亦被戕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平定此次叛乱,岳钟琪遂进兵打箭炉,会同四川总督策楞配合讨伐。两年后(1752),四川杂谷土司苍旺为乱,他再次起兵进讨。

乾隆十九年(1754),岳钟琪病死于资州(今四川资中),享年68岁。

结语

终清之世,岳钟琪以汉族大臣手握重兵,驰骋千里疆场,横刀跃马,身经百战,不畏高原寒苦,威胆杀敌,屡建奇功,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廷将其列入“五功臣”之一(寻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