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香港一直奉行“高薪养廉”的制度,公务员起薪水平高于市场,加上稳定性强,一向被称为“铁饭碗”,吸引不少人应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有线新闻

而最近,港府要给公务员再加薪的“传闻”,引起了香港社会热议

今年又要加薪

香港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于16日举行记者会,公布2024年薪酬趋势调查初步结果,以此作为公务员薪酬调整的参考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香港高、中、低层公务员的薪酬趋势总指标,分别为5.05%、5.35%、6.63%。

扣减递增薪额后,高、中、低层的净指标分别为4.01%、4.32%、5.47%

其中,低级公务员的调薪幅度最高,且是1998年以来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星岛头条

“注:香港薪酬趋势调查委员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主要职责为进行每年一次的公务员薪酬趋势调查并向当局提供建议。”

不过,这些数据毕竟只是“建议”,港府估计不会“照单全收”

因为薪酬趋势净指标并不是唯一考虑因素,港府还会考虑其他五大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生活费用变动、政府财政状况、职方对薪酬调整的要求,以及公务员士气

委员会将在5月22号,再开会审视及确认调查结果,然后向港府递交报告,交由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决定今年公务员薪酬调整的幅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明报

虽然最终调整幅度还没出来,不过,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多种不同的声音,大致分为三个类别

首先,香港多个公务员团体都支持“加薪”

01

支持派:加薪!

“薪酬趋势调查的机制一向行之有效,能准确反映市场不同阶层薪酬的变动,港府应该尊重机制,按净指标加薪。”

“希望当局按照净指标加足薪酬。近年当局招聘低层公务员有难度,如果不相应地调高薪酬,将难与私营部门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点新闻

不过,有观点则认为:

“目前港府面临财赤,公务员不应该加薪,反而要考虑全面冻薪或者减薪。”

02

反对派:应该全面冻薪或建薪!

首先,有学者质疑了“薪酬趋势净指标”的真实性

近年香港经济欠佳,部分私人企业甚至冻薪,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今年公布的数据有点偏高,脱离现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东网

此外,更是指出了公务员薪酬给港府形成了过重的财政压力

拿港府高官举例,在立法会2022年一份文件中,港府问责官员薪酬在与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对比中,几乎一骑绝尘

其中,港府行政长官月薪(当时约42万港币)远高于同时期的英国首相(当时约13万港币)、美国总统(当时约26万港币)、加拿大总理(当时约26万港币)、 澳大利亚总理(当时约36万港币)、瑞士总统(当时约31万港币)的月薪。

显然,港府公务员薪酬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亦算领先,加之庞大的公务员数量,港府公务员薪资总额占政府经营支出比重,在全球范围内必然处于同样的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K01

的确,特区政府作为全港最大僱主,近10年持续增加人手,公务员编制由16万人增至19万人,一年薪酬开支超过900亿元!

若加上50多万名资助机构员工,薪酬方面的开支更接近1500亿元

占政府经营开支超过两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港府官网

因此,该观点认为:

“香港公务员薪酬在港府的经常性开支中占了颇高的比率,目前港府已连续两年出现千亿财政赤字,当局不应加薪,反而要考虑全面冻薪或者减薪,以节省开支。”

“既然当局认为社福开支可削,没理由公务员薪酬不能动;若说减薪会打击公务员士气,削减社福开支一样会打击人心,港府没理由厚公仆薄市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公务员全面减薪有先例,但阻力不小。”

港府对上一次经历连续多年的巨额财赤,要数到回归初期亚洲金融风暴后,由2000/01年度至2004/05年度的连续五年赤字

当年政府采取“减赤”政策,在2001年至2003年出任财爷的梁锦松,在预算案建议公务员减薪4.75%,减少全年开支约60亿元,结果触发3万名公务员上街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星岛头条

第二年立法会通过“0-3-3”减薪方案,即2003年冻薪、其后两年各减薪3个百分点。

然而,有个别公务员不满,甚至提起诉讼!

理由是港府减薪行为违反《基本法》

“政府不可以单方面修改公务员的僱佣合约,而减薪安排亦违反《基本法》内公务员薪酬不低于回归前的承诺,因此在2002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下令减薪的法律,是违反《基本法》的,公务员可以不予理会。”

如果一旦港府败诉,港府有可能要向全港公务员退回多达六十多亿港元的减薪差额!

所幸,终院裁定:立法减薪没违反《基本法》。

“裁决指出:《基本法》第100条保障公务员薪酬福利不低于回归前,但没有禁止不可以有任何改变,而政府亦有权就特殊情况就公务员的薪酬进行立法。”

既然全面减薪容易引起公务员反弹,目前,香港社会也出现了一种折中的观点

03

折中派:只减高级官员

而这样的做法,也有先例

首次减薪则由首任特首提出,在回归之初,香港遇上金融风暴及沙士疫情等问题,经济陷入困境。

2002年10月,时任特首董建华宣布问责官员跟随公务员减薪,是回归以来第一次高官减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网络

其后,爆发沙士疫情,经济受到严峻打击,2003年时任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决定与问责官员、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特首办主任及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减薪一成,当时称减薪是“重要的象征”,显示政府解决严重财赤的决心。

直至2009年金融海啸,时任特首曾荫权及33名政治任命官员自愿减薪5.38%

最近一次全体问责官员减薪为2020年,时任特首林郑月娥在当年4月宣布全体司局长及特首办主任减薪一成,为期一年,以示问责团队与市民共度时艰,行会非官守成员亦跟随扣减酬金一成,举措为库房节省公帑约94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

同样经济低迷的大陆,公务员都减薪20%,港府亦有必要跟从减薪做法,高官减幅应至少10%,比起加公共服务只带来的个位数增长,以及加税带来的争议,官员减薪更加有效“救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东网

“减10%,都有几百亿港元,实时大大减少(财赤)。高层公务员减10%是最低的要求,少10%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大。”

最后,小编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你认为今年,港府应该采取哪类做法?为什么?

评论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