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红,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乡下离县城有10来里路,我家就在公路边上,并不是很偏僻。

我外婆生了4个女儿,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外公就让我母亲留在家里,让我爸做了上门女婿。

我爸是一个老实的建筑工人,一直在外省做事,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才回家和我们一家团聚。

父母生了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我比弟弟大4岁,因为家里好不容易有了弟弟一个男孩,所以全家人都很疼爱他。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能够吃饱白米饭和面条,在我们村子里,都算是不错的家庭了。

我老爸在外面上班,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所以我和弟弟在小时候,倒也没有饿过肚子。

但是母亲非常节约,家里除了逢年过节,有亲戚上门,几乎就难得买一次肉让全家人吃。

但是母亲生了我弟弟后 ,总会给弟弟开小灶, 弟弟爱吃鸡蛋炒饭,家里就只有我弟弟隔三差五有蛋炒饭吃。

碰到家里买了猪肉,弟弟是一点肥肉都不吃的,如果蒜苗回锅肉上有一点肥肉,母亲也会帮他将肥肉都剔除干净的。

我去夹肉吃的时候,母亲就悄悄瞪我,“你弟弟不吃肥肉,你就不要跟他抢瘦肉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依,“为什么弟弟可以挑食,只吃瘦肉,我就只能吃肥肉?不公平!”

弟弟在旁边幸灾乐祸地“咯咯”笑起来,我几乎气得想甩了筷子,但菜碗里那几块回锅肉又太诱人,我舍不得放弃。

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

我心里虽然不服,但是看到母亲只挑碗里的蔬菜吃,一块肉都舍不得夹,我就有些于心不忍了。

“小军(弟弟的小名),你看妈妈多心疼你,什么都让给你吃,你好意思一个人吃吗?”我对弟弟吼道。

弟弟却振振有词地说,“妈妈自己不吃的,关我什么事?”

母亲心疼弟弟,就说,“你们在长身体,多吃点肉,我们大人不吃肉也没关系。”

瞧瞧,我老妈就是这样的性格,总是宁愿坑自己的胃,也要先顾着她的宝贝儿子。

那时候,母亲让我每天放学后,就去田间地头割青草喂兔子,从小学到初中的几年里,我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去找兔草。

弟弟从来都不需要去割兔草,即使他心血来潮,提着背篓跟着我去割草,他也总是玩心眼,把我割的草抓到他的背篓里,然后回家去去邀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收割大小二季的时候,母亲总会叫几个姨和姨父们回来帮忙,我在家里帮着煮饭炒菜,弟弟则总是找借口溜出去玩,从不去地里帮忙。

我不满,有好多次,我都忍不住在母亲面前抱怨,但母亲却还是护着弟弟。

母亲说,“他有事情不能耽搁才会出门,你是姐姐,就不要老是和弟弟计较了,有那个功夫,我自己都把地里的活干完了。”

母亲任劳任怨,不管是屋里屋外,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从来不会去要求我弟弟帮她种地。

弟弟在母亲的爱心呵护下,长得格外茁壮,他刚读到初二的时候,已经长到1米86,模样也还长得俊,在学校里成了校草级的人物。

当时弟弟的一个同班女生,叫刘蕾,家里条件不错,她父亲是乡里出名的“刘百万”,所以刘蕾自小娇生惯养,喜好打扮,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

刘蕾喜欢上了我弟弟,三天两头都约我弟弟出去玩,弟弟意志力也不强,就和刘蕾谈起了恋爱,他的考试成绩变得一塌糊涂。

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弟弟和刘蕾都没有考上高中,于是他们就一起去读了职业技校,毕业后,又一起在县城的一家酒店里上班。

弟弟做了保安,刘蕾做服务员,他们的爱情倒也经得起考验,彼此都没有想过离开对方。

我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县城里的一家食品厂上班。

在我21岁的时候,在同事刘大姐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她的表弟陈志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豪比我大三岁,是一个兵哥子,当时他还在山东当兵。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陈志豪回来休探亲假的时候。

陈志豪身高有1米77,长得非常壮实,一张国字脸,看起来有些憨厚。

在我读书时代,就对保家卫国的战士很有好感,所以刚接触到陈志豪时,我心里的小兔便跳得厉害。

陈子豪对我的印象也还不错吧,我们第一次见面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但他还要返回部队,我们只好以书信传递着彼此的情意。

陈志豪只有初中文化,但他给我写信却很频繁,每封信都有三四页纸,那些遥寄思念的文字,总是让我悄悄脸红。

在年底的时候,陈志豪便从部队上退伍回来 ,他经常都会往我们家里跑,帮着我母亲干活,邻居们都夸我找了一个勤快的男朋友。

但是母亲却不以为然,她对我说,“陈志豪的确是个踏实的孩子,但他不太爱说话,性格太木讷了,为人处事还是差了点,今后恐怕没有大的出息,一辈子的婚姻,你可要考虑清楚。”

其实,我中意陈志豪,也是冲着他比较憨厚的性格去的,我觉得陈志豪会体贴人,对我几乎百依百顺,和他在一起,我感觉很自在、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我们家里,父亲比较大男子主义,脾气很暴躁,他虽然长年在外地上班,但是每一次回家,他总会和母亲吵吵闹闹,让我和弟弟都害怕父亲,害怕回家。

那时候,我就对自己发誓,我一定要找个脾气好的对象,我不希望自己像母亲那样,一辈子都要忍受父亲的坏脾气。

所以即使陈志豪不会能言善辩,家底也很一般,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和他办了结婚证,我们只请了几桌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我就算嫁到了婆家。

没两年,我弟弟也和刘蕾结了婚,弟媳比较娇气,不习惯乡下的生活,所以她一直住在娘家。

我弟弟也就只好跟着他老婆,住到了他岳父母在县城的房子里。

弟媳结婚后就没有再上班,在家里除了玩电脑游戏,她几乎从不出门,也不会做饭炒菜,如果我弟弟没在家,她就买一箱方便面备着。

那时候,弟弟去学了开车,拿了驾照后,弟弟便央求父母,给他买了一辆小车跑滴滴。

父亲在50多岁的时候,便病退回家,因为病退,所以他的退休金很低,几乎维持不了家里的生活。

而父亲攒了半辈子的工资钱,也都拿给了我弟弟买车,父亲和母亲也只好在乡下种粮食、种菜,用于他们的家庭开支。

因为我婆家靠近城郊,后来就遇到了城市扩建,应征了房屋和土地,我们也就住到了县城的安居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时,我们的拆迁待遇很差,一个人补偿8000块钱,我们便成了农转非人员,没田地也没社保,我和陈志豪也只能靠着打工 ,经营着我们的小家庭。

看到父亲和母亲体弱多病,还在地里忙碌,我便对丈夫说,“你不上班的时候,还是回乡下帮我爸妈干点农活吧!”

陈志豪可以说是我娘家的常客,一年到头,比我弟弟回家的次数要多9/10,我娘家有什么重活、累活 ,都几乎是陈志豪回去帮忙。

陈自志豪平时在厂里做焊工,由于我公公婆婆都有养老金,他们的生活不用我们负担,所以陈志豪的空闲时间,都几乎是在我娘家度过的。

有时候,我也会问他,“你经常去帮我爸妈做事,心里会不会有怨言呢?其实我娘家的事,应该由我弟弟回去承担的。”

陈志豪却只是傻笑道,“你弟弟没有责任心,如果我们和他斤斤计较,都推卸责任,那你爸妈养儿育女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拉住丈夫的手,心里很有点小感动,陈志豪又说,“不管怎样,你爸妈对你也不差,他们将你供到高中毕业,把你嫁给我,他们也没有要彩礼,我帮着你给他们尽孝,不是应该的吗?”

想不到,陈志豪平时不怎么说话,心里却也有乾坤啊,他孝敬我爸妈,其实都是看在我的份上。

爱屋及乌,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憨兵哥,我当初一心一意选择了他,虽然没有得到大富大贵,但被他真心的爱护,还是有的。

而我想要的,不过就是这份简单的幸福。

父亲在55岁的时候,胰腺癌复发,母亲陪着他去了市里的医院住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的儿子只有几个月,还在吃奶,离不开人,但我知道母亲没什么文化,在大医院连方向都搞不清楚,只好催我弟弟去医院帮着照顾父亲。

弟弟在市里的医院去了一趟后,却又找借口,说他家里丢不下,就回到他岳母家里,打电话让我去医院。

我心疼父母,一边又是小孩,正觉得难办时,陈志豪有些气恼地说,“你弟弟也太不像话了,岳父的病都这么严重了,他还是像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总是不愿承担责任,这像一个儿子做的事吗?”

“没办法,还是我请假去市医院吧,我是女婿,照顾岳父也是应该的。”

为了照顾父亲,陈志豪在厂里请了20多天的事假,一直呆在市医院里,陪着我父亲经历那段病痛折磨的痛苦日子。

但父亲还是因为病情太过严重,从市医院回家后不过一个月,他的癌细胞扩散,遗憾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后,当时母亲也只有50多岁,依然一个人在乡下住。

母亲非常勤劳,她不仅把我们家自己的田地都种上庄稼,还捡了些别人没有耕种的土地,都种上花生,玉米,这样也能多增加些收入。

我弟弟仍然住在城里,他根本不会回家帮母亲下地干活,却总是按时回乡下拿菜拿粮,母亲也总是说,“多拿点菜回去,你们在城里就能少花点生活费。”

碰到担水浇菜,还有收割粮食的时候,也都是陈志豪回乡下帮我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陈志豪也是有点意见的,觉得母亲太宠溺我弟弟,他说,“既然小舅子不拿钱回家,又不帮老母亲干活,他就不应该回家来拿东西,真是没一点孝心。”

我知道母亲心疼我弟弟,什么事都为他着想,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也只能让丈夫想开点。

是啊,儿女对父母尽孝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我心坦然便是,如果我们老是和弟弟计较,也并非真正的孝心吧?

母亲在61岁的时候,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来到县城里的饭馆打工,做一些打杂的事情。

那家饭馆离我弟弟的住处只有300米路,我试探地问母亲,“妈,你下班后,干脆去弟弟家里住吧?”

母亲摇头说,“那是你弟媳的家,我不好去打扰。”

母亲不愿意去弟弟那里住,我只好给她收拾了一个房间,让母亲住在我家里。

我公公婆婆住在我们隔壁小区,婆婆在她住的小区柴火间喂了几只鸡,母亲便每天在饭馆捡一些客人吃剩的米饭,拿回家给我婆婆喂鸡。

婆婆对我母亲自然非常感激,经常都会送些鸡肉过来,让我们都跟着享福。

这10多年来,母亲就一直住在我们家里,但她白天都在饭馆里做杂工,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来说,这份工作说不辛苦,那肯定是假的。

但母亲是一个很能吃苦的妇人,她总想多攒些钱,为自己寻找一份养老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母亲总是心疼弟弟,弟弟有时候好玩,没钱加车子油的时候,都会到餐馆找母亲帮忙。

前几年弟弟换车,母亲又给他出了8万块钱,我忍不住对母亲说,“你不能再这样无止境地宠弟弟了,他现在有自己的一家人,心里只有他的老婆,他有给过你一分钱吗?”

说来我都替弟弟汗颜,他除了从母亲身上拿钱,逢年过节,弟弟从来没有给母亲买过一件衣服,拿过一个红包。

记得有一次,弟弟给他妻子买了一袋苹果,因为他暂时有事,就将苹果寄放在母亲干活的餐馆里。

到晚上的时候,母亲不见弟弟过来,她下班后就将苹果提回到我们家里。

母亲对我说,“苹果放在餐馆里,我怕被老鼠啃掉,等明天上班,我再给你弟弟提过去。”

我当时就有些冒火了,马上给弟弟打个电话,“你买几个苹果,还要老妈帮你提来提去,你就不能送给老妈吃吗?这么多年,你给老妈买过一个水果吃吗?”

弟弟只好说,“那你就让老妈把苹果留着吧,不要再提来提去了,我给老幺(弟弟对弟媳的称呼)重新买就是了。”

可能在弟弟认为,母亲还是应该像他小时候一样,任劳任怨地干活,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女,母亲永远只有付出,他只需要接受便是吧?

而我丈夫,却越来越对我弟弟看不顺眼,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他心里意见很大,经常在我面前责备我弟弟,对我母亲的“仁慈”总是感觉无奈。

他对我说,“现在你母亲都70多岁了,还跑到餐馆里做事,在别人看来,这儿女是该有多不孝,才让老母亲退不了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说,“能有什么办法女?我劝了老妈无数回,让她不要再去餐馆干活了,就在我们家里养老就行了,可她偏偏不听,总想着多挣钱,多攒钱。”

陈志豪虽然不满我弟弟的行径,但他在我母亲面前却没有表露半分,他早上起来煮早餐时,总会煮几个荷包蛋,坚持让我母亲也吃两三个。

以前母亲总是推辞说,“餐馆里包吃三餐,我上班去吃碗稀饭就行了。”

陈志豪却认真地对我母亲说,“妈,你天天在餐馆吃稀饭哪有营养呢?还是每天坚持吃两个鸡蛋吧,你干活累,吃点鸡蛋,你身体营养才跟得上。”

陈志豪早上去上班,总是会用电瓶车将母亲送到餐馆后,他再去工厂上班。

母亲晚上要9:00才下班,陈志豪在家里吃完晚饭,又会骑着电瓶车,到餐馆去接母亲回家,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13年。

去年的时候,陈志豪和我商量说, “岳母已经72岁了,你好好劝劝她,让她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就在我们家里养老吧,我们还供得起她的生活。”

我对陈志豪说,“一般来说,母亲都应该在儿子家里养老,你是女婿,难道对我弟弟没有怨言吗?我怕你后悔哦!”

陈志豪瞪着我说,“岳母在我们家已经住了10多年,如果我斤斤计较,当初就不会答应让你母亲住到我们家里了。”

“我爸妈有养老金,他们的生活都能自理,我对他们倒还放心一些,但是你母亲都70多岁了还在做事 ,我做女婿的实在过意不去,能怎么办呢?你弟弟不管,当然只有我们来接手给岳母养老了。”

现在,母亲在我们的劝说下,终于安安定定在我们家里住了下来,和我公公婆婆一样,开始了她的养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偶尔帮我们做做饭,有时候也会买点小菜回来,但大部分时间,她都喜欢出去散步,家务事都是我和丈夫自己在打理,我们也不曾要过母亲的生活费。

虽然母亲有些重男轻女,心里始终偏袒着我弟弟,但是我和丈夫都是心软的人,从始至终,我们都善待着母亲,尽着自己应尽的那份孝心。

因为我们始终记得,父亲在临终的时候,嘱托过我和丈夫,“你们的弟弟没有太大的责任心,你们母亲的养老,肯定指望不上他,以后你们要将母亲接回家,好好照顾她啊!”

所以,我和丈夫一直都记得父亲的嘱托,认真履行着我们应尽的这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