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余年2》最新的剧情中,赖御史朝堂之上怒怼百官,以一人之力hold住全场,从范闲、范建到陈萍萍到二皇子再到庆帝,一一弹劾了个遍。

本来嘛,御史言官,干的就是这么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战斗力越强,就说明越是尽职尽责,只要言之有理,有凭有据,哪怕参遍朝堂上下,皇上也不会说什么,反而会微微一笑,夸他一句大义。

但是这一次,赖御史玩脱了。自从上回弹劾范闲受贿,当场揽下了朝中官员贪腐的案子后,赖御史兢兢业业,熬夜加班,发誓要揪出朝中的蠹虫,为了查明真相,特地拜访范闲,想调阅鉴查院的卷宗,和鉴查院联合查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御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却犯了大忌。鉴查院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存在,除了庆帝,任何人都不得染指,一旦越过这条红线,赖御史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在赖御史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他一人舌战群儒,斗志昂扬,将朝堂之上的气氛烘托得热热闹闹,而庆帝的容忍度也在不停地趋近于0。

赖御史参二皇子指使手下杀人,庆帝罚他禁足半年;赖御史参范家父子开青楼,家风不正,庆帝说二人罚俸半年;赖御史参陈萍萍及整个鉴查院,说其用人不善、法度不明且不合古制,应该让陈萍萍告老还乡,还要把鉴查院解散了,相应卷宗分到六部,庆帝明显不高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赖御史甚至咬上了庆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怂样,也有皇帝陛下的一分纵容在里头。

咱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给赖御史的勇气,让他在狺狺狂吠中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如果只是正常的直言进谏,任何一位皇帝都并非无法容忍,说得对了听两句,说得错了也不责罚,这是古往今来御史存在的意义,相互监督,权力才能更稳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在赖御史弹劾范家父子和二皇子,甚至陈萍萍个人时,庆帝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且很积极地给予了回应,还盼着对方说一声满意。

但是,鉴查院的事情一出来,全场的氛围都不对了。众所周知,鉴查院相当于庆帝的私人情报机构,它网罗人才,用人不拘,独立于六部却又凌驾于六部之上,自成立以来屡立奇功,解决了很多六部无法解决的问题。鉴查院的院长陈萍萍,更是庆帝心腹中的心腹,地位更是在满朝文武之上,连林相都比不了。

成立鉴查院,发展并壮大鉴查院,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庆帝。赖御史却当着百官的面,质疑皇帝的决策,否认它的价值,甚至将鉴查院所做的一切贡献都全然抹去,这份自大与狂悖,无论如何,庆帝也容忍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陈萍萍的话说,赖御史的手伸得太长了。如果他只是四处攀咬没朋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估计会安稳地度过下半生,但是抨击鉴查院,就触碰了庆帝的逆鳞。

范闲总结得很到位——联合鉴查院,弹劾鉴查院,再加上找我,这就是赖御史的死因。

联合鉴查院,这是认不清六部与鉴查院的位置;弹劾鉴查院,这是质疑君权,挑衅君威;找范闲,这是拉帮结派,有党争之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范闲成为孤臣,与朝中百官势不两立,这固然在庆帝的计划之内,但是,换成任何一个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鉴查院成立多年的成果抹去,并指手画脚地替皇帝陛下划分国家部门职责,都逃不过被杖毙的命运。

老虎不发威,他也是只老虎啊。从这个角度来看,赖御史的死,从他开口参鉴查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