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众多城市不幸沦陷。这个架势让美国人非常惊讶,它可不想让日本在亚洲一家独大,于是开始大力援助国民政府。

有美国装备、美式训练加持,国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后来还逐步发展出五大主力王牌军,分别为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和第七十四军

到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这五支主力部队都曾击败过解放军、都给解放军造成过很大的麻烦。不过已发生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这五大主力最终通通被歼灭,跟蒋家王朝一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曾统帅这五大主力的军长,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下第一军”新一军

这支曾在印度兰姆伽接受过美式训练的部队,于缅甸战场狠狠痛击过日寇,有着国民党阵营的“天下第一军”之称。

被调到东北战场后,新一军打得也不错,四平之战、德惠之战都将我东北民主联军击退。

德惠之战新一军的守将是新50师师长潘裕昆,以一个师的兵力阻挡6个师的进攻,使得东北民主联军二下江南的战略企图破灭。后来接任为新一军军长的也就是这个潘裕昆。

不过,孙立人是新一军的灵魂人物,他被调走,这支主力等同于失去主心骨。孙立人老部队新38师很快就脱离出来,与暂56师、暂61师合编为新7军,跑到长春驻守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拆分的新一军实力大不如前,逐渐归于廖耀湘第九兵团中。潘裕昆是原土木系将领,跟何应钦系的廖耀湘不对付,相处起来磕磕碰碰。

后来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新一军和第九军团都宣告覆灭,廖耀湘(黄埔六期)被俘,潘裕昆(黄埔四期)却侥幸逃脱。在这方面,学长还是胜过了学弟啊。

潘裕昆先跑回湖南老家一趟,思虑再三终没有再返部队,就带着家人辗转至香港。

或许是国民党内部的互相倾轧让他厌恶,或许是战场的失败让他痛定思痛。新中国成立后,潘裕昆一改敌对态度,与44名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反蒋拥护新中国。

他的余生基本就在香港度过,1982年病逝,中央统战部发唁电赞扬其“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天下无敌”新六军

新六军和新一军称得上一母同胞,最初就同在远征军序列之下。

1942年10月,廖耀湘的新22师与孙立人的新38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1944年新38师扩编沿用新一军番号。新22师就独立出来也进行扩编,是为新六军。

到达东北战场之初,新六军的表现也挺好,1个团在沙岭挡住我军6个团的进攻,还打出极高的战损比:国军伤亡674人,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157人。

四平之战末尾阶段,新六军65团直接突破南满3纵的防线...这些战绩,让他们狂妄地叫嚣“天下无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一时的强悍仅仅代表一时,等东北民主联军逐步通过大练兵提升战斗力后,新六军再难打出那样的战果。

而且我方根据地建设得好,储备力量源源不断,国军的精锐老兵却打一个少一个,一涨一消间,新六军也渐渐只能防守,最终跟新一军一样,覆灭在辽西会战。

新六军的最后一任军长是李涛,廖耀湘的黄埔同期同学,远征军之时就跟着廖耀湘干,廖升任为军团长时就提拔他为军长。

本来新六军兵败后,李涛化装成女人想逃出去,但这惹人注目的装扮想成功太难了,最终还是被俘。既然如此,为何他没进功德林呢?

原因在于他有水平而且愿意配合,所以被安排齐齐哈尔军事学院的战略研究课程,于1955年病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铁马雄师”第五军

该军成立于1938年,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昆仑关血战打出威名。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原战场,第五军与我方也互有胜负,曾逼得宋时轮仓皇北渡。

1948年9月,国民党以第五军为基础组建第二兵团,原军长邱清泉升任第二兵团司令官,熊笑三接任为第五军军长。

只是熊笑三的军长没当多久,淮海战役就爆发了,整个第二兵团、杜聿明集团都被歼灭于陈官庄地区。

熊笑三比他的老长官邱清泉机灵一点,从陈官庄逃出去了,后来横穿数省、途径香港,好不容易才跑到台湾。然而,他的忠心耿耿迎来的却是蒋介石的调查,为何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熊笑三的父亲熊瑾玎是红色特工,曾在淮海战役时劝儿子起义。蒋介石本来就觉得此战败得莫名其妙,一听说这消息,立马认为熊笑三在背后搞了鬼。

审查一番后,发现熊笑三拒绝了父亲的建议,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通共。但因为有这层渊源在,老蒋对他很不信任,只安排水库管理局专员之类的闲散职务。

待两岸破冰,熊笑三觉得在台湾省生活没什么意思,便返回大陆定居,1987年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土木支柱”第十八军

这是“小委员长”陈诚起家的部队,得到的待遇一直是国军中最好,战斗力很强。解放战争时期在胡琏的率领下(此时叫整编11师),曾多次跟粟裕对阵不落下风。

淮海战役时,18军属于十二兵团建制,在黄维的带领下想去碾庄解围,结果自己被围在了双堆集。最终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18军军长杨伯涛等人被俘。

后来黄维、杨伯涛双双被送入功德林,杨伯涛对改造没那么抵触,曾为志愿军做炒面、写下一些对美军战术的研究。

但对长官黄维的印象很差,到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黄维是个外行。

1959年,杨伯涛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中,后来担任过全国政协文史专员,2000年在北京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抗日铁军”七十四军

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打得确实出彩,多次硬挫日寇主力,但解放战争时期,灵魂人物王耀武被调走,内部的派系倾轧非常厉害。虽有涟水之战的出彩,但还是被围于孟良崮。

孟良崮之战后,整编74师(整编师是军级建制)很快进行重组,由邱维达出任新的师长。此时他们的战斗力也还算不错,1948年的阜阳之战,74师58旅挡住中野2个纵队的进攻,让我军伤亡惨重。

只是原先精锐俱在时都被歼灭,重建后也没办法改变局势,最终74军被歼灭于淮海战场,邱维达被俘。

邱维达改造态度很好,跟钟期光关系也很好,所以后来南京军事学院将他聘请成军事教员,没有进入功德林。1998年,邱维达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这些都是部队还能称之为“五大主力”时的军长,并非该军的最后一任军长。第五军、第十八军后来还重建过,军长沈向奎、高魁元最终跑到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