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栗玉晨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文交流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深了两国人民对于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丰富了中美关系的内涵。当下,各方尤需顺应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以长远眼光积极推动双方人文交流,将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夯得更实,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稳定力量。

5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开幕致信。习近平主席强调,旅游是中美两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我们热情欢迎美国游客来华旅行,结识中国朋友、体验中华文化、游览美丽山水,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希望两国各界深入交流,凝聚共识,积极行动,以旅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以人文交流赓续中美友谊,助力“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既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

回顾这45年,最根本的经验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这既是最广泛的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唯一正确的相处之道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去年11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双方一致同意将共同采取措施加强人文交流,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中美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劳务实,都爱祖国、爱家庭、爱生活,都对彼此抱有好感和兴趣。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

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演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两国艺术家合演中国管弦乐作品《二泉映月》,成为中美人文交流史中的经典一幕。2023年11月,在纪念费交访华50周年音乐会上,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在两国艺术家的合作下奏响,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再续新章。从“鼓岭之友”,到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从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到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入境旅游客源国,美国稳居中国第一大远程入境客源国,曾经频密的人文互动为中美关系注入汩汩暖流和不竭动力。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人将中国视为挑战美国霸权的“战略竞争对手”,把围堵打压中国当作第一要务,中美民间友好不断被“政治正确”绑架,人文交流不断被“对华强硬”毒化。美国务院发布的赴华旅行提醒让许多美国朋友望而却步,而一些中国公民也在美国遭无端滋扰并遣返。两国人文交流遭遇寒流,往来减少,隔阂增多,误解加深。此时此刻,更加需要增进人心沟通,更加需要双向走动的普通民众为中美关系多种花少栽刺,多修路少设障。

为此,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便利中美人员往来的重大政策利好,包括实行签证免预约申请,大幅优化自美赴华人员签证政策,前往中国旅游的在美人员申请赴华签证时可免提供往返机票、酒店订单、行程单或邀请函等申请材料。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采取行动减少旅行、签证、入境等政策障碍,进一步大幅增加直航航班,尽快调整赴华旅行提醒等级,鼓励和支持两国工商、教育、文化、体育、青年、地方、媒体等各界人士加强交往,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文交流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深了两国人民对于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丰富了中美关系的内涵。当下,各方尤需顺应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以长远眼光积极推动双方人文交流,将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夯得更实,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