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中国人起源,最近40年来流行两种说法,一是众所周知的非洲起源说,一是根植于多地区连续进化的“中国本土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因为非洲起源说论据,主要在于西方提出的基因推论,而基因研究往往被人们认为“更科学”,于是西方基于基因推论得出的非洲起源说,就成为时下的主流。

以现代人基因追溯人类起源,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当下基因理论与方法的推论,还需要实践检验。但考古却表明“中国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官方又给出“实证了我国超百万年的人类史”,这些都与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相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百万年文化根系

上个世纪,随着现代考古进入中国,中国学者开始通过考古重建史前史。通过近百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中国旧石器文化的鲜明特征,以向背面加工的石片石器为主体的小石器传统贯穿始终,尤以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清楚,特征突出。

简而言之,中国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整体技术特征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具有极强的文化继承性、发展性、连续性。

比如,河北泥河湾遗址群的桑干河畔,上层有距今万年前的虎头梁遗址,底层有距今百万年的东谷坨文化,百万年时间中两者正好一头一尾,但它们都是以向背面加工的小石器为主的组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并得到了普遍认可。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苏秉琦考古研究水平非常高,是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

文化面貌一直没有改变,背后反映的是:创造或使用这种文化的人种,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至少主导性的人种没有改变。

如果按照非洲起源说看,那么迁徙而来的外来人种,必然会或多或少的使用自己的石器文化。如此,就会导致中国石器文化出现改变,乃至大变样。

因此,既然中国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石器文化一脉相承,那么显然说明主流人种没有改变,非洲起源取代中国原住民之说存在问题。(下图,数字北京人,与现代中国人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近两年,通过对史前遗址考古研究,官方得出的结论是“实证了我国超百万年的人类史”。

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超百万年的人类遗骨,因此“超百万年的人类史”并不太过稀奇,但中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乃至发现了百万年内人类连续活动的遗址,最典型的是近年发现的“洛南人”。

洛南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处在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距离洛南县城中心约4公里。

该遗址地层堆积厚达24米,可划分为36层,前4层是表层土壤或现代堆积物,但从第5层开始出现人类遗存,距今3万年左右,从第5层到第36层都有人类遗存,其中第36层距今110万年,即洛南夜塬遗址含有人类遗存的时间是距今110万年—3万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洛南夜塬遗址、泥河湾遗址群(存在超200万年的人类遗址,整个区域内发现不同阶段的遗存,最晚的已是新石器时期)之外,在中国还有不少地方都发现过超百万年的人类遗址,其中部分是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属于百万年且连续性。

在非洲、欧洲等地,我们不时能够听到发现百万年以上人类遗存的报道,但要论连续性的超百万年遗存,那么仅有中国!

既然存在连续性的人类遗存,而且下限已到新石器时期,那么何来非洲外来之人取代中国原住民?显然,这既佐证了“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的结论,同时也不支持非洲迁来说,反而更支持“中国本土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虽然没有反对非洲起源说,但公开这一考古结论,其实已经反驳了非洲起源说,只是述而不驳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论

关于本文话题,还有四点值得一谈:

首先,现代人类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说“中国本土连续进化”,但并未否定与外界的基因交流。其实,不同基因的碰撞交流,才能更好的进化,考古表明史前中外交流非常频繁。

其次,如果基因推论出的非洲起源的是中国人,那么非洲起源说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流行于世界?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非洲起源说流行的背后,可能还有话语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上个世纪苏秉琦就已提出中国“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已经说明现代中国人的非洲起源不可信。但事实却是非洲起源说成为主流,背后原因显然在于话语权,在于更信西方。

第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非洲起源说是基因推论,需要考古实践检验,但事实是这一假说与中国考古实践明显冲突,这说明非洲起源说真的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