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吕布命丧白门楼,杀他的人是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曹操吕布的原因,市面上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个:

第一,刘备说,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当年吕布成了曹操的阶下囚之后,曹操本来是有招降他的打算的,但是刘备却以丁原和董卓说事,结果搞得曹操不敢当干爹了,于是就杀了吕布。

而刘备当时为什么要劝曹操杀吕布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吕布太厉害了,而刘备又不想一直跟着曹操混,所以刘备担心吕布归顺了曹操之后,未来对自己不利。

第二,王必说,据《献帝春秋》等书记载,曹操身边曾有一个叫王必的官员,他在曹操处置吕布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曹操正准备放吕布一马,但是王必却对对他说,吕布是个牛人,他麾下还有没投降的人,这种人留着会是大麻烦。

于是乎曹操就对吕布说,不是我不想给你机会,是同志们不同意啊,于是吕布卒。

这两种说法看似十分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曹操本意是不想杀吕布的,但是因为同志们有人提了不同意见,所以十分尊重同志们意见的曹操,才很民主的杀了吕布。

那么真是如此吗?

要推测当时的真相,就先要知道,为什么吕布会成为曹操的俘虏。

曹操和吕布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公元194年,当时传说中救过曹操,实际上是兖州坐地虎代言人的陈宫,因为对曹操这个雇佣兵头子不满,所以想换个打手,而当时已经名声在外,但又没有找到工作的吕布,就成了陈宫的目标,然后两人就开始联动。

曹操一看陈宫等人要拆台,于是就动上了手,结果曹操差点就交待在了吕布的手里。

除了曹操之外,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曾在曹操和吕布交战的过程中,被吕布的人给弄瞎了一只眼睛。

众所周知,夏侯这个姓氏,在当时和曹家是深度绑定的,至于夏侯家和老曹家的具体关系,其中的一些细节一直有争议,但有些东西却是公开的。

比如夏侯惇本人曾是曹魏集团的第一任大将军,比如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曾任曹魏西北军区的一号人物,比如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的表妹,比如夏侯惇的儿子娶了曹操的亲闺女......

这种和曹操在人际关系上的羁绊,夏侯家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魏集团的在军界的核心人物,不是姓曹就是姓夏侯,而当年的夏侯惇正又是夏侯家在曹操集团中的领军人物,由此你就能想象的到,夏侯惇当时在曹操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

你吕布的人把人家夏侯惇的眼睛给弄没了一只,还差点干掉曹操,你猜曹操的军中的上下,对你吕布是个什么态度。

再说你吕布的名声,是小说里面给的,你真实的实力,远没有小说里面那么厉害,因此当年你吕布的生死,和夏侯惇等军中大佬的意见相左时,你猜曹操会优先照顾谁的情绪。

以吕布的所做所为,曹操麾下的军界大佬肯定是不愿意吕布活的,那么当时曹操麾下的谋士们,对吕布又是个什么看法呢?

曹操杀吕布时,他麾下的谋士天团主要来自于颍川,而这群人的精神带头人,则是荀彧。

荀彧这个人出身于世家大族,本人是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所以他投奔曹操以后,曹操对他的态度,比后来刘备对诸葛亮还尊重。

但一般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荀彧投奔曹操的目的,并不是想辅佐曹操开辟一个新天地,而是希望自己辅佐曹操,来匡扶大汉的社稷,所以荀彧在给曹操当谋主期间,所有的谋划,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大汉的江山。

因此荀彧对于想颠覆大汉政权的人以及行为,都是极端厌恶的。

董卓在洛阳大开杀戒,公然废立大汉天子时,吕布是站在董卓一边的。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公然宣称自己是皇帝时,吕布又和袁术打的火热。

因此在荀彧的眼里,吕布自始至终就是大汉的罪人,你说荀彧在有机会决定吕布生死的时候,他会怎么选择,他背后的颍川系谋士天团又会不会支持荀彧的意见。

当曹操麾下的军、政两股力量,都有足够的理由想杀吕布的时候,你猜曹操又会如何选择。

不过有些事只能做,却不能大肆宣传,因为当时的曹操还在创业期,他需要一个海纳百川的好名声,当年他麾下有人建议他干掉刘备,他说自己也这么想,但是担心坏了名声,所以才没那么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吕布对于自己的结局,其实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的:

兵围之急,(吕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也就是说吕布早就知道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但是曹操却不愿脏了自己的手,所以吕布死了之后,当时的热搜就成了:

曹孟德下邳城释前嫌,刘玄德白门楼害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