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电子垃圾增加的速度不容小觑,这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瞬态电子器件为消除环境中日益严重的“电子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途径。因此,被认为是构筑可持续未来所需的下一代电子器件的候选者。在这类器件中,由于可降解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在显示驱动器、智能卡和射频识别标签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现有的报道已对可降解电极、可降解半导体、可降解介电材料和可降解衬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目前所报道的可降解器件没有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这极大地阻碍了它们在有机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ONeuVS)等光电器件中的进一步应用。

日前,天津大学胡文平-纪德洋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使用一种环境友好的可降解聚碳酸脂材料作为介电层,用以构筑高光电性能的可降解ONeuVSs。通过研究发现,器件的迁移率为2.74 cm2 V-1 s-1和电流开关比大于109。此外,还获得了优异的光学性能,最大光敏度(Pmax)为8.7 × 108和最大探测率(D*max)为9.42 × 1016 Jones,是瞬态电子器件中的最佳值。此外,ONeuVS阵列还可以实现静态图像识别和高通滤波功能。在完成功能性应用后,器件被可控地降解于酸性或者碱性环境,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不仅对平衡器件稳定性和环境友好降解做出了贡献,还为优化器件性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以促进更实用的瞬态电子学的发展。该研究工作以“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degradable organic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s”为题发表在《Matter》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碳酸酯材料】

聚碳酸酯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的共聚合成,这一合成过程可以有效地利用温室气体,从而实现碳中和。通常,对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生命周期评估表明,在聚醚碳酸酯中加入20%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11%-19%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3%-16%的化石资源消耗。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在这项研究中,以CO2和环氧环己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聚碳酸环己烯酯(PCHC)作为介电层。热重分析(TGA)表明,PCH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进一步,通过旋涂法制备的PCHC薄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其均方根(RMS)粗糙度为0.37 nm。而且,其在可见光区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此外,采用Si/PCHC/Ag夹层结构确定了PCHC薄膜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容和击穿电场强度(小于178 MV/m)。上述结果表明,PCHC聚合物材料作为栅极绝缘体是构建下一代可降解OTFT的理想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碳酸环己烯酯材料的合成路线

【可降解的有机光电晶体管】

为了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介电材料对OTFTs电学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分子量为9.7 kDa,12.1 kDa和26.3 kDa的PCHC介电材料构筑了底栅顶接触结构的OTFT(C10-DNTT作为有机层)。结果表明,基于分子量为12.1 kDa的PCHC介电材料所构筑的OTFT表现出2.74 cm2 V-1 s-1的高迁移率和高于109的电流开关比。此外,性能最好的器件在大气环境中放置8个月后,在5700次连续重复开关操作下仍能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建立在优异的电学性能基础之上,探究了该器件的光学性能。通过光学性能参数评估,该器件在报道的可降解光电器件中显示出最佳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降解的光电晶体管:A. OTFT阵列示意图;B. PCHC聚合物介电材料(分子量为12.1 kDa)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容;C. ITO、ITO/C10-DNTT和ITO/PCHC(分子量分别为 9.7 kDa、12.1 kDa和26.3 kDa)/C10-DNTT的XRD谱图;D-F. C10-DNTT在分子量分别为12.1 kDa、9.7 kDa和26.3 kDa的PCHC介电层上生长的AFM图像;G. 器件迁移率分布图;H. 我们工作中的迁移率与已报道的可降解OTFT的比较;L. ITO/PCHC(分子量为12.1 kDa)/C10-DNTT/Au结构的OTFT在空气中放置8个月后的稳定性;J.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P值。

【可降解的神经视觉传感器

可降解光子突触晶体管具有低延迟、快速响应和高宽带等优势,被认为有望解决冯·诺伊曼瓶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构筑了视网膜激发的可降解ONeuVSs,并模拟了人工视觉系统检测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这些信号由视神经通过突触传递到大脑。在光刺激下,兴奋性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通过调控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脉冲的刺激个数,该器件成功模拟了突触可塑性。此外,该器件还具有静态识别功能和高通滤波特性。这为开发具有低功耗、多功能性的瞬态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降解的光子突触晶体管:A. 人类视觉系统示意图;B. 突触可塑性的配对脉冲易化;C-E. EPSC分别随不同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不同光脉冲刺激的变化;F. 字母“L”的人工突触阵列的学习和遗忘过程(光脉冲刺激为50);G. 字母“L”的人工突触阵列的学习和遗忘过程(光脉冲刺激为100);H. 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原理图;I. 静态图像识别结果;J. 40次训练后的混淆矩阵。

【基于PCHC薄膜的降解机理】

可降解电子器件在实现自身功能应用后可分解成微小的结构碎片,被认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本研究中,由于器件的一些成分在碱性或者酸性溶液中被分解,包括聚乙烯醇(PVA)、铝(Al)和PCHC,因此,使用化学降解来分解电子器件。采用水溶性材料PVA作为衬底,Al电极作为栅极。金被用作源电极和漏电极,这些电极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在降解过程中,PCHC薄膜在碱性溶液中通过亲核加成反应,最终被分解为CO 2和环己二醇。在PCHC中,氢氧根离子(OH −)攻击酯基中的羰基,这些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四面体中间体。随后,消除过程产生碳酸盐和烷氧基化合物。碳酸盐基团在热力学上不稳定,容易分解成醇氧化合物并释放CO 2。最后,烷氧基化合物从水中提取质子得到环己二醇。此外,基于PCHC介电材料的柔性阵列也可以在盐酸溶液(pH 5)中降解。在这一降解过程中,水分子攻击质子化的酯基,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形成正电荷的四面体中间体。质子转移后,中间产物被消除,生成碳酸盐和醇氧化合物。不稳定的碳酸盐基团很容易分解成醇氧化合物,同时释放CO 2。因此,降解过程证实了基于聚碳酸酯介电材料具有环保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降解器件阵列的研究:A. 器件阵列降解过程示意图;B. 不同时间下PCHC在碱性溶液中的降解过程;C. 实际器件在NaOH (pH 8, 20°C)中的降解;D. 不同时间下PCHC在酸性溶液中的降解过程;E. 实际器件在HCl (pH = 5, 20℃)中的降解;F. PCHC在碱性溶液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G. PCHC在碱性溶液中的详细降解过程;H. PCHC在酸性溶液中的详细降解过程。

总结:本工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可降解PCHC介电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电晶体管和突触晶体管。在器件完成功能性应用后,被可控地降解于环境中,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项工作为瞬态电子学发展多功能应用提供了思路。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