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之下,电信诈骗如同隐身的暗影,悄然潜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人措手不及。近期,发生在我们周边的电信诈骗真实案例,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防范诈骗的警钟。

我们常自信地认为电信网络诈骗距离我们遥不可及,深信自己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然而,诈骗团伙的狡猾和诈骗手段的隐蔽性,常常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设下的陷阱。

案例一:詹某位于宝墩镇太平街108号,因轻信抖音上的资金安全险扣款信息,未加核实便按对方要求操作,最终被骗走2万余元,造成了财产损失。

案例二:赵某在平岗路472号,被网上刷单返利所诱惑,尝到小额返利的甜头后,盲目相信对方,多次转账,最终被骗12万余元,血本无归。

案例三:李冰位于兴园三路66号附4号,同样因刷单返利被骗63500元。这些案例揭示了诈骗团伙如何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设置陷阱,让人一步步走入深渊。

除了刷单返利,冒充朋友诈骗也是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案例四中,刘某在五津街道模范街75号,接到冒充其朋友的电话,未加核实便按对方要求提供了银行卡信息,被骗走27800元。

此外,以中奖为名的诈骗也屡见不鲜。案例五中,胡某在宝墩镇迎仙村6组17号家中,被网上中奖信息所迷惑,提供个人信息后被对方拉黑,被骗5万余元。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市民: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的原则。避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参与网上赌博,不信任兼职刷单。在网上办理贷款、投资等金融活动时,务必谨慎行事,避免盲目转款。遇到类似诈骗手段时,务必提高警惕,坚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薛志忠 牟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