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从古至今,传宗接代一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无子无女往往被视为人生最大的遗憾和耻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一股"丁克潮流"悄然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不生育,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

如今,中国的首批丁克已经步入了晚年,那么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批丁克族现状·——?

曾经靠双薪过着潇洒生活的彭美妹和孙根宝,年轻时也是为了过上所谓"自由生活"才选择了丁克。不过,当岁月无情地从他们身上掠夺去健康和自理能力时,过去所有的种种选择,都暴露出了致命的遗憾。

孙根宝因旧疾在家休养多年,期间他几乎是个全残,完全依赖妻子彭美妹照顾。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需要人尽力侍奉,就连如厕都需要别人扶着才行,彭美妹独力一人照顾,早已是身心交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让彭美妹感到恐惧的,是她也会迟早有一天力有未尽。到那时,如果丈夫还在世,恐怕将无人照料;若是自己先离开,丈夫又将如何独自生存?这对夫妻一路走来,每每想到这里都会深深地自责和心酸。

比他们更惨的是一些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当没有子女的时候,晚年连个照应的都没有,只能仰赖社会的怜悯和救助。由于力不从心,很多日常事务都很难完成,一朝卧病在床,身心俱疲地哀嚎,更显得无助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也发现,孤老丁克一族遍布全国各地。深圳的张伯伯和怀化的刘奶奶,济南的王婆婆和哈尔滨的李爷爷……他们为数众多,却没有子女、亲朋好友陪伴,唯有在病床上哀嚎无助地等待垂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丁克们在晚年无依无靠、死无全尸是最大的痛苦。孤老被孤立在社会的边缘,苟延残喘地等待死亡,这何其凄惨和无助?难怪极多丁克在晚年会焦虑、悔恨、绝望不已。

不只是普通人,许多名人也曾选择丁克,那么这些名人过得会比普通人好一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辉觉得愧对母亲·——?

我们来看看主持人康辉的例子。

康辉在自传《平均分》中也再次诚恳地写道:"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早早实现妈妈的心愿,让她的膝前至少有一个孙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70年代,康辉与妻子刘雅洁相识于名校,相爱相知后成为知心好友。这对急着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丁克生活。他们在年轻气盛时,对自己的决定信心满满,坚信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能过上自在无拘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几乎让康辉的父母反对到了底线。作为传统教育的长辈,他们千方百计劝说,希望儿子能生个孩子延续香火。可惜,即使亲人百般苦口婆心,康辉和刘雅洁还是矢口否认,坚持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双方父母只能选择暂时"放手",尊重年轻人的决定。而年轻气盛的康辉和妻子也的确如愿以偿,事业一路青云直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岁月无情,当康辉逐渐走向中年,诸多曾经鲜活的画面开始浮现眼前。他看到朋友们陆续成家,看到他们和孩子们的其乐融融。相比之下,康辉的家庭反而显得冷冷清清,仿佛缺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康辉无法释怀的,是父母去世前的一番遗言。母亲去世时对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抱上你的孩子。"父亲也曾如是说。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成了刺进康辉心头最深的一根刺,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康辉与妻子当年还是太年轻鲁莽了。现在想来,他们根本没有认真权衡过生育的利弊,也没能够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如果当时生了孩子,是否就不会听到父母这样的遗憾了,是否就不会遗憾地追悔莫及了。

可是,生活没有如果,一切只能止步于此。康辉只能通过更多地陪伴父母,来尽自己的孝心,尽管还是很难真正弥补父母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克的原因·——?

丁克作为一种比较新的价值观念,从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与我们的传统观念不符,所以,丁克的人数其实占比很少很少。

关于为什么选择丁克,大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歌手朴树曾表示,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好一个孩子,让孩子生下来看垃圾电视剧,吃垃圾食品。

还有很多朋友表示,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想要孩子,也有很多年轻人表示,现在生养孩子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实在是生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丁克,在这个大环境中,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他们知道自己可能老了之后会面临老无所依的情况,却还是选择丁克。

而且,丁克一族其实过得并不是那么潇洒,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遭遇煎熬和羞愧。他们在家庭、社交圈子里,都常被人误解、歧视和孤立。亲朋好友都会劝诫和质疑他们为什么不生育,产生嫌隙和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的丁克们,为了追求生活的自由而舍弃了生育权利,最终却也成了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生活在被歧视和误解的阴影中。这种煎熬和屈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难以磨平的伤害。

丁克生活虽然有利有弊,却需要三思而行。一方面,丁克能最大限度地追求自我,不受婚姻和子女的羁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金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旅游、去发展事业、去挥霍青春,享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自由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另一方面,丁克生活也孕育着诸多的风险和隐患。首先,老无所依成为他们最大的痛苦和折磨。当丁克们迈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却没有子女可以赡养照料,他们将成为彻底的孤老,只能任人摆布。

其次,生命在他们身上止步,也是巨大的遗憾。人作为高级生物,最本能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延续生命,而丁克们却将永远与这种天性背道而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是否要成为丁克,需要三思而行。或者追求自由,享受事业和财富;或者生儿育女,但要承担沉重的责任和压力。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生抉择。

生育权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但也关乎家族、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存续。从这个角度看,丁克可能是划时代的新生活方式,但它的存在也无疑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我们理应更多地尊重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选择,给予丁克一族应有的权利尊重和社会包容。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防范丁克现象的蔓延,从制度层面为老年丁克建立社会保障,避免他们在晚年遭受冷暖自知的凄惨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既不剥夺生育权,也为孤老丁克提供体面的生活,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一个文明、理性、包容的社会。相信大家都清楚,人生最大的自由和幸福,是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互相尊重、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吧。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朴树丁克十余年,只因不忍孩子受苦|责任心强,才不敢轻易生》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8704686

上游新闻-《怼哭撒贝宁的央视一哥,婚后丁克22年一直租房,却过着让无数人羡慕的生活...》

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19-12-22/2055025_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