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罗爷爷退休后就爱摆弄花草,闲暇之余三五好友相聚,烟酒人生,日子轻松自在。但惬意的日子未能一直如愿,一年前,罗爷爷开始出现反复胸闷、胸痛。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后“机器老化”了没太在意,但两个月前,罗爷爷明显感觉胸闷、胸痛发作频繁,每天稍微活动就会出现胸痛,以前吃点救心丸就好了,但现在几乎没有效果,实在扛不住了,这才去当地医院就诊。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检查发现,罗爷爷心脏的三根冠状动脉,右边那根从近端就完全堵了,左边的两根血管堵塞也在90%以上,更为致命的是,左边两根血管是从主干就开始堵塞了,是冠脉狭窄中最严重的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整个心脏仅仅靠左侧冠状动脉在狭小的缝隙中提供血流根本不够用,而且随时可能出现血流完全中断,心脏停跳。

由于患者心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心脏已经明显扩大变性,心脏泵血功能仅仅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不到(LVEF 31%),雪上加霜的是患者的肾功能还不大好,处于尿毒症前期。

如此糟糕的心脏和身体状况,患者身体机能随时面临崩溃的风险,真正的命悬一线!只有开通堵塞的血管,才能将他从生死边缘拉回来。

摆在罗爷爷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做冠脉搭桥,要么冒险做冠脉支架手术。患者家属多方咨询,众多医院考虑到无保护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右冠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肾功能也存在严重问题,手术风险极高,都婉拒了患者冠脉支架手术的想法。冠脉搭桥手术看上去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患者心功能很差,冠脉搭桥风险也很大,患者本人又强烈拒绝开胸手术,手术做不了,罗爷爷在药物治疗10多天后只能被迫回家“休养”。

回家后,罗爷爷几乎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大小便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刷牙都费力,晚上睡觉也困难,几乎整晚整晚只能坐在床上。不开通患者堵塞的心脏血管,前面就是绝路!

家属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负责人范爱德仔细了解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罗爷爷于4月29日进入心血管科一病区住院治疗,并拟择期行冠脉支架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刘志勇副主任医师一周的药物调理,患者心功能较前有明显改善,5月5日下午复查心脏彩超,左室泵血指数(LVEF)上升至44%,患者也可以平卧位休息,胸痛的发作频率也明显减少,为手术的安全进行赢得了一线希望。

病情变化总在关键时刻出现。5月6日下午,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当时查心电图未见ST段上抬及动态变化,肌钙蛋白稍升高,“硝酸甘油”扩冠,“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后胸痛好转,但医生们知道,手术已经刻不容缓,患者随时可能再次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而一旦发生将回天乏力。

术前,范爱德主任医师组织科室冠脉手术团队,并邀请ICU童新勇主任医师团队一同商讨制定手术方案,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突发情况进行细致考虑,并准备了应对方案,进行了高风险谈话后,5月7日上午,手术如期进行。

手术一开始就遇到了挑战。患者的右侧桡动脉、右侧股动脉闭塞!手术团队穿刺右侧肱动脉、左侧桡动脉及左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IABP球囊保护。

经上肢动脉入路双侧冠脉造影提示,右冠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伴重度钙化,左主干末端狭窄95%,前降支开口及近中段弥漫性狭窄50%-95%,回旋支开口至远段弥漫性狭窄80%-99%,近段可见血栓影,远段血流仅TIMI1级。患者左冠随时面临急性完全闭塞的风险!

面对新出现的情况,手术团队迅速做出新的决策——先开通左冠保障冠脉供血,择期再处理右冠。

导丝顺利通过前降支及回旋支狭窄病变,球囊预扩张后,于左主干-前降支迅速植入支架,同时回旋支植入支架,行前三叉对吻扩张,左冠各段及分支均恢复Ⅲ级血流,手术顺利完成。从导丝通过到最后完成对吻扩张,冠脉内操作用时不到15分钟。

术后,患者顺利拔除IABP转入CCU病房监护治疗。

术后,罗爷爷一直未再出现胸闷、胸痛,心衰症状也明显改善,每次查房老爷子都会拉着医生护士的手,表达由衷的感谢,把他从“鬼门关”前抢回来一条命。罗爷爷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转,于5月20日顺利出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在杨模国主任医师、范爱德主任医师、周怀能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能独立完成各类复杂冠脉(左主干真分叉、CTO、钙化旋磨等)、结构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各类瓣膜病)、电生理射频消融(室上速、室早室速、房扑房颤)、各种类型起搏器植入等介入手术,手术水平居全省前列。今后科室团队将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各项业务能力,加强与省内外各院校附属医院交流学习,致力于将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打造成湘西北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心。

来源: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编辑:易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