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子敏(富书专栏作者)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在当今这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做到这些,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也不用气馁,因为有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是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我们出走半生,经历了太多人和事,存下了太多让我们痛苦的东西,像手机的垃圾缓存一样拖慢我们的人生运转。

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清理掉下面这3种“人生缓存”,生活就会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时的经验

叔本华说:“世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

生活里边,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很喜欢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他们误以为,自己的经验,是最正确的。

殊不知,世界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死守着旧经验,往往只能落后于时代。

家里有个今年读到博士毕业的朋友,就是被过时的经验给耽误了。

当年高考报志愿,朋友原本想选计算机,但家里的长辈纷纷劝他学化学,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朋友听了,等到毕业后,发现找不到工作,想转行去互联网。

学院里的几个老教授劝他,他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学历不够,需要继续考研才好。

他便听了建议,选了难度很高的有机合成方向,读了5年研究生,但出来后还是不好就业。

没办法,他又听了导师建议,读到了今年博士毕业。

结果呢?

社会对于这一类的人才需求不多,就业依然困难,如今前途一片渺茫。

而这几年期间,身边做互联网的同学纷纷赶上了风口,发了家。

前后一对比,一阵唏嘘。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长辈。

年轻时因为某一技能受益,便认定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指点现在的年轻人。

但不知,今时不比往日,白白“害”了年轻人。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头驴的故事:

一头驴,驮着几袋子盐过河,突然脚一滑,不小心摔落到河里。

盐遇到水融化,驴站起来后觉得身上轻了很多,心里暗喜。

并以此推断出——东西下了水,重量就会减少。

几天后,驴驮着棉花过河,到了河中间,直接倒在水里。

结果棉花吸饱了水,重量骤增,驴想站但站不起来,被淹死了。

有句话说:“时代要抛弃你,连声招呼也不会打。

你以为固守经验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却不知,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死守经验到头来只能画地为牢,成为过时经验的囚徒。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及时清理掉过时的经验,与时俱进,拥抱新事物,谨防沦为一个过时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乱的念头

《菜根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一个人的福气,莫过于心无牵挂,而灾祸的源头,则在于思虑太多。

前阵子认识了一个网友,说她每天都睡不安稳,经常在半夜惊醒。

了解下来才知道,她脑子里装了太多杂乱的念头。

比如两个孩子快到青春期,等下管教不了,学坏了怎么办?

比如现在大环境不好,丈夫要是丢掉工作了怎么办?

比如父母现在年纪大了,要是他们生病了住院,需要照顾,需要钱怎么办?

比如要是自己也没了工作,家里的房贷还不上怎么办……

这些杂乱的念头持续攻击她,把她搞得身心俱疲,心烦意乱,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的。

结果就是,丈夫埋怨难以跟她相处,孩子们吐槽她没有半点耐心,生活搞得一团糟。

知名心理咨询师亚纶·贝克说:“真正击垮人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头脑中的灾难化想法。”

一个人想得太多,心中杂念如麻,最终只会陷入焦虑内耗,饱受折磨。

心理学上,为了研究人的烦恼来源及其影响,做过一个著名的“烦恼箱”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写下自我感觉未来一周会发生的烦恼,投入箱子里。

三周后,心理学家打开“烦恼箱”,与参与者一起核对他们所写下的每一项烦恼。

结果发现,高达90%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

参与者也表示,当初的烦恼早已不再是烦恼了。

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小时候在农场长大。

有一天,在帮妈妈摘樱桃的时候,他突然哭了。

妈妈问:“你怎么哭了?”

他哽咽回答:“我怕我会被活埋。”

暴风雨来的时候,他担心会被闪电劈死;

日子稍微差点,他担心东西会不够吃;

在女孩子面前,他担心自己脱帽鞠躬时会被取笑;

想到将来,他担心娶不到老婆;

假如娶到了,他担心婚后第一句话不知道该对她说什么……

结果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卡耐基发现自己担心的事情里,99%根本不会发生。

甚至原本觉得天塌下来的事,回过头再看,不过只是个小坎。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纠缠过去,担忧未来,只会将精力白白耗尽。

不如清理掉各种杂乱念头,让自己沉下心来,剔除烦恼,把美好留在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面的情绪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工作上的繁杂琐事,让人心生厌烦。

但若陷在负面情绪里出不来,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放大问题。

作家张德芬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天早上,同事突然打电话给她,说工作出现问题,向她倒苦水,抱怨连连。

挂断电话后,原本心情很好的张德芬,莫名感到一阵烦躁。

随后她准备跟孩子吃早餐,看到儿子迟迟在楼上不下来。

她一下子来气,冲楼上大声喝道:“还在楼上干嘛!动作这么慢,就该送你去当兵,好好训练训练!”

儿子不服,反驳说:“哪里慢了,今天要打领带!”

张德芬听后更气了,对儿子喋喋不休,儿子跟着争辩。一顿好好的早餐闹得很不愉快。

出门时,她突然听到儿子大声训斥妹妹,让她动作快点。

张德芬下意识想制止,但突然意识到儿子的言行跟刚才发火的自己如出一辙。

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刚才同事那通满是抱怨的电话,搞得自己心情暴躁,对儿子发脾气,进而把坏情绪传染给了儿子。

最后整个家里都沾染上了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共识: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如果自己身上满是负面情绪,不仅会牵连影响到身边的人,还会反过来加剧自身的情绪困扰。

常言道:“弱者被情绪控制,强者控制情绪。

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没情绪,而是擅长把心里的负面情绪清理掉,把目光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1923年,沈从文从老家湘西出发,只身前往北京报考大学。

他之前仅读过几年小学,学识不够,没能考上。

得知成绩时,他的心情跌到谷底,整个人烦躁无比。

但转念一想到心里的文学梦,失落的情绪立刻转变为动力。

他勉励自己:“大学考不上,但我可以继续学习、写作,只要我一直写下去,就有成功的一天。”

之后,他开始去北大旁听,努力写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终于迎来出头日。

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时,沈从文说:“我就是这样的性子,面对任何困境,一向沉默接受,既不心灰意冷,也不怨天尤人。”

周国平说:“不管生命多么短暂,笑着生活,笑着享乐,笑着受苦,这才是人生。

拥有好心态,才有好人生。

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尝试了上千种灯丝不成功,别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

爱迪生却回答:“不!我没有失败,我已经成功地发现了一千多种不能用作灯丝的材料。”

最后成功发明了灯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清理掉那些不重要的杂质,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出走半生,我们身上积攒了太多多余的“缓存”,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及时清理掉,把自己从泥沼里解救出来,一起迎接更好的人生。

一起实现人生蜕变。

作者简介:徐子敏,富书专栏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书生活馆,富书严选,优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